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一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老舍先生曾在《四季》一文中写道:“冬天,是济南最美的季节。”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老舍感受到了济南独特的魅力和美丽。在这个冬天,我们也可以跟随老舍的足迹,体验济南的冬日风情。
首先,我们可以去济南的千佛山感受雪的韵味。千佛山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冬天的千佛山银装素裹,仿佛是一幅水墨画。我们可以漫步在白雪皑皑的山间,感受清寒的气息,欣赏冬日里千佛山的静谧和美丽。
其次,我们可以品尝济南的冬日美食。冬天是吃饺子的最好时节,济南有着丰富多样的饺子文化,不仅有传统的鲜肉韭菜馅饺子,还有创意十足的山药猪肉饺子、红糖核桃饺子等。在济南的冬天,来一份热腾腾的饺子,暖胃又暖心。
最后,我们可以去济南的大明湖畔感受冬日的宁静。大明湖是济南的又一著名景点,冬天的大明湖水面结冰,湖畔柳树依然苍翠,宁静而美丽。我们可以在湖畔散步,感受冬日的宁静与美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济南独特的冬日风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和情怀。让我们在这个冬天,跟随老舍的脚步,感受济南的美丽和魅力。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二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老舍先生曾在《四季》一文中写道:“冬天,是济南最美的季节。”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老舍感受到了济南独特的魅力和美丽。在这个冬天,我们也可以跟随老舍的足迹,体验济南的冬日风情。
在济南的冬天,我们可以去泉城广场感受济南的热闹与喧嚣。冬天的泉城广场灯火辉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我们可以在广场上欣赏灯光秀,品尝地道的小吃,感受济南人的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去济南的红叶谷感受冬日的诗意。红叶谷是济南著名的赏红叶景点,冬天的红叶谷银装素裹,红叶在雪中格外美丽。我们可以在红叶谷漫步,感受冬日里的宁静与美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最后,我们可以去济南的趵突泉感受冬日的清凉。趵突泉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冬天的趵突泉水温依然保持在18度左右,清凉宜人。我们可以在趵突泉边歇息片刻,感受冬日的清凉与凉爽,享受这份别样的美好。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让我们领略到了济南独特的冬日风情,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和情怀。让我们在这个冬天,跟随老舍的脚步,感受济南的美丽和魅力,感受冬日的诗意和清凉。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 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 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本想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亦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但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充实,略微面面俱到的讲析,整堂课的重难点不能较明显突出,有点本末倒置。《济南的冬天》是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作者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而这种特点,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读揣摩加以突破,而本教案设计的“朗读”环节,只停留于表面,学生不能从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资料共享平台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所以,本教学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加以修正,一是明确教学重点,二是务实朗读环节。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体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业布置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听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山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蓝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 常 规
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教师教学和同学学习
带好课本及学习资料
学习 态 度
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认真做好笔记
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
合 作 与 交 流
出色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主动与同学合作、互助
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认真、公正地评价他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 效 果
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同步练习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测试题中、特别是作文中问题
能提出其它的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创新或进步):
自评:
小组长评:
师评:
还需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自评:
小组长评:
师评: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