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教案 篇一
庐山瀑布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拥有着壮丽的风景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庐山瀑布的特点和魅力,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高度和特点。
2. 掌握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
3. 学习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高度。
2. 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
3. 庐山瀑布的特点和魅力。
4. 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高度,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引导学生观察庐山瀑布的特点和魅力,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对其的感受。
5. 分析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6.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感受庐山瀑布的真实魅力。
四、教学评估
1. 设计庐山瀑布相关的问答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庐山瀑布的文章,展现他们对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3. 观察学生在户外考察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庐山瀑布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庐山瀑布,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望庐山瀑布 教案 篇二
庐山瀑布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其独特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庐山瀑布的魅力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高度和特点。
2. 掌握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
3. 学习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高度。
2. 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
3. 庐山瀑布的特点和魅力。
4. 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高度,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庐山瀑布的形成原因,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引导学生观察庐山瀑布的特点和魅力,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对其的感受。
5. 分析庐山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6.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感受庐山瀑布的真实魅力。
四、教学评估
1. 设计庐山瀑布相关的问答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庐山瀑布的文章,展现他们对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3. 观察学生在户外考察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庐山瀑布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庐山瀑布,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望庐山瀑布 教案 篇三
望庐山瀑布 教案
望庐山瀑布 教案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1.在我国古代的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誉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李白) 2.李白的一生创作了900多首诗,你会背他的诗吗?谁愿意来背?(学生背诵李白的'古诗)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传世佳作《望庐山瀑布》齐读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望”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1.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2.诗人李白几次畅游庐山,老年时还隐居在此,他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1.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古诗) 2.最喜欢看你们认真读书的表情,生字都记住了吗?记住了它就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 3.小黑板识记生字: 开火车读词语 同桌互相读 小老师领读 书写本课4个生字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交流一下 2.你从哪感受到了瀑布的美?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银河。 3.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4.让我们跟随李白来到庐山看看这壮观的瀑布吧! (播放庐山风光) (五)反复品读,入诗境 1.庐山的风景却是美不胜收,难怪李白一生曾6次畅游庐山,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带着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与向往再来读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古诗) 2.同学们,这就是古诗浓缩的精华,一千多年来,一代一代地吟诵至今,那就让我们继续传承下去,让经典流传千古,请同学们自由背诵。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人对瀑布也情有独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写了一首《瀑布》,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分段朗读 4.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历史悠久,让我一起走进这博大精深的诗歌天地去汲取营养,传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