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绕着指定点旋转一定角度。
2. 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和模拟实际情境,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
3. 运用图形的旋转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难点:通过手工模拟实际情境,理解旋转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或教材上的相关图片,用于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
2. 准备一些图形拼图或纸板,用于学生手工制作模拟旋转过程。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旋转例子,如风车、风扇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旋转概念。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风车等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旋转的概念,并引出图形的旋转。
2. 讲解:通过PPT或教材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包括旋转的方向、角度等内容。
3. 操作:让学生自行制作图形拼图,并进行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位置变化。
4. 实践:设计一些旋转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旋转后图形的位置、角度等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基本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旋转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绕着指定点旋转一定角度。
2. 能够通过几何图形的旋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应用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PPT、教材和实例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旋转例子,如门把手、风车等,引导学生理解旋转概念。
3. 准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旋转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旋转的概念和应用。
2. 讲解: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规律。
3.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旋转知识解决,如旋转后图形的位置、角度等问题。
4.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如何用旋转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应用和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教案设计 篇三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图形的旋转,它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创设游戏,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将旋转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知识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突出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画图操作,既使学生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钟 方格纸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做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向右转,向
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向前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汇报:风扇扇叶、陀螺、旋转木马、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观察钟面,明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意义。
小组活动: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汇报总结: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2.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
出示问题2:汽车通过后,横杆关闭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教师相应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
(2)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不同、旋转角度相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和方向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线段旋转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线段的运动过程,你能说说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旋转的吗?
(这条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线段的位置和方向变了,线段的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时钟以及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这些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画一画”。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