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在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细致的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
首先,在教学第一单元“懂得感恩”中,可以通过展示感恩的重要性和方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学会感恩。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经历,或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体会别人的感恩之心。同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故事和情景,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恩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其次,在教学第二单元“尊重他人”中,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同时,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
最后,在教学第三单元“守法”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案件,让学生体会到守法的重要性和后果。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树立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人翁。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教案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书中的教育内容。
在教学第四单元“珍爱生命”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命的可贵和脆弱性,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可以设计各种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宝贵,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他们明白生命是无价的,应该倍加珍惜。同时,可以通过讲解生命故事和英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第五单元“爱护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小研究或实地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同时,可以通过讨论环保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人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 1、采用核心课程的设计框架 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差异:它是以社会生活为中心而组织的,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拓展和整合的过程,而不再是以德目或社会学科知识点来裁剪社会生活。 教材的设计思路 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 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 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行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一册 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我的家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彩的社会生活 三册 成长的脚步 温馨一家人 生活在集体中 走向信息时代 社区 家乡 祖国 世界 二册 话说社区 生我养我的地方 东西南北中 人类共同的家园 四册 这是我们的社区 我看家乡新变化 好大一个家 共同生活的世界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模式 作为一种核心课程的设计特色,还在于它不受学科界限的限制。该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结合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环境、科技等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学。 这种跨学科的编写模式,既可使社会学习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又可以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广泛的学习基础。 3、采用教学单元的教材体例 教材各个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六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名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课文中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活动或展示模块: *聪明谷(知识、方法) *故事会(故事及分享) *风景线(社会面貌或风貌) *光荣榜(值得学习的榜样) *心情园(情绪体验) *评议角(澄清道德是非) *体验园(角色扮演、经验分享)*活动角(动手操作、实践参与)*小统计、小调查(社会性的方法) *展示台(实践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检验、口头报告、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等,重在发展性评价。 ?4、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 5、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和多媒体的展示手段 ?6、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形式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社会的方法和技能,主要包括:调查和观察社会的方法和技能、解读图片、数据资料(统计图)的方法和技能、比较和归类的方法和技能、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参与(交流、讨论、协商)的方法和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教材的内容编排 1、教材内容的选择 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主线与基调,力图为学生还原一种完整的社会图景,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为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作好准备。 2、教材内容的编排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教材将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组织体验活动或探究活动的指导书,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差异的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依据,使学习活动扩展到课外或学生感兴趣领域的指南。 三、教学建议 1、充分了解教材; 2、充足的课前资料准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4、加强各学科的整合。 1、社区的公共设施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附近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学生:了解自己社区的公共设施,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有关内容,这节课,就再让我们走进社区,去了解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社区里边都有哪些公共设施。 二、学习 1.介绍社区设施 (1)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对自己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作了了解,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大家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情况,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2)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社区的设施挺齐全的,有的设施还很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2.交流调查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的公共设施我们天天见到,它们也天天为我们服务,可谓是我们的老朋友。其实,这些老朋友身上可研究的东西还多着呢!课前,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进行了调查,大家一定有许多发现,许多收获。如果认真去做,认真去思考的话,你也许会有许多疑问甚至困难。咱们来交流交流,并一起研究一下吧。 (1)小组讨论调查结果 (2)小组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予以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3)按照讨论的结果,学生完善自己的'调查表。 3.描绘“社区的一天” (1)社区的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中年人、青年、小孩在社区活动的身影。现在,我们来看看老人是怎样描述他的社区生活的。(点击动画 “社区老人的一天”) (2)你自己在一天中,又分别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呢,谁来介绍一下? (3)填课文中的表格。 (4)从刚才的交流中,你觉得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施的需 求相同吗? 三、拓展 1.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拓展 以“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为主题,为自己的社区描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办个班级小展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讲解辩论的要领。 学生:写辩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明白了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怎样借助社区里相关的公共设施解决问题,怎样更好地维护公共设施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学习。 二、学习 1.精彩辩论 (1)明确双方观点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有许多体育运动设施,上课期间,这些设施是供我们同学使用的,当我们放学了,这些设施是否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呢?不同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怎么样? 正方的观点: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 反方的观点: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不应该免费向社区开放。 (点击文字“观点”) 师:你认为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2)明确辩论要求 教师宣布辩论要求: A、表达观点要有条理。 B、辩论时要注意礼貌。 (3)双方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 社区公共设施与社区成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 2.情景表演 (1)创设情景 一天,爸爸出差了,只有你和妈妈在家里。一早起来,妈妈发烧了,你该怎样借助社区里的公共设施解决问题?(点击动画“妈妈发烧了”)(2)小组讨论(先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打电话到社区医院,可以跑到社区的药店买药等,再想想哪种方法最可取。) (3)现场表演情景剧 (4)教师小结: 平时,我们要了解并学会借助社区的公共设施解决实际问题。 3.畅谈设想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述该如何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点击图片“维护”) (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来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的。 三、拓展 编写有关自己和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和注意安全的小故事,并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2、和睦相处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⒈ 了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体会“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 ⒉ 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学会正确处理。 ⒊ 感受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教师点击录音故事“六尺巷的故事”) ⒉ 谈谈感受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 ⒊ 小结揭题 师:同学们,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相处对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和睦相处》。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和睦相处》。 二、学习 1.发现和睦 ⑴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远亲不如近邻”,你能看图说说你的理解吗?(教师点击图片“邻里之间”) 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言。 ⑵ 邻居节 师:你们知道有个邻居节吗?(教师点击录像“邻居节”) 看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 2.真情体验 ⑴ 师: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忙,热心帮助别人,不仅可以使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