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9-09-09 03:25: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一

正数和负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就需要掌握这一知识点。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辨别正数和负数。

2.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应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理解。

2. 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掌握。

3. 实际问题中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理解,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2. 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的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利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3.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的设定,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加减法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二

正数和负数是数学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这一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数和负数。

一、概念引入

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

2. 利用数轴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二、加减法规则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2. 利用游戏、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律。

三、实际问题应用

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如资金流动、温度变化等。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四、课堂互动

1.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数和负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掌握正数和负数的知识,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三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