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哪里(优选3篇)

时间:2013-06-09 08:39: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的家在哪里 篇一

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的家就是那间狭小的出租屋,四面墙围绕着我,温暖而安全。我对家的定义就是那个地方,有我亲爱的父母在,有我的玩具和书籍,有我每天晚上入睡的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家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归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离开了家乡,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和工作。在异乡的生活中,我开始思考家的概念。我的家,是父母在电话里传来的关怀和问候;是在节日里寄来的包裹和卡片;是远方朋友的拜访和问候。家是我内心的一种寄托,是我心灵的港湾。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走进那个熟悉的出租屋,感受着家里的气息,看着熟悉的家具和照片,我才明白,家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交流。家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交融。家就是那个可以让我倾诉心声,分享喜怒哀乐的地方。

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就在我心中,就在我所爱的人身边。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有着那份深深的牵挂和爱意,哪里都可以成为我心灵的家园。

我的家在哪里 篇二

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对我而言,我的家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我心目中,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可以倾诉心声、分享喜怒哀乐的地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积累,我对家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小时候,我把家看作是那个有着父母和亲人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尽情玩耍、安心学习的地方。随着成长,我离开了家乡,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在异乡的日子里,我开始思考家的含义。家是父母在电话里的关怀和问候;是远方亲人的来信和问候;是朋友的陪伴和支持。家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渴望回归的地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变迁,我逐渐发现,家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归属。家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放飞梦想的起点。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有着那份深深的牵挂和爱意,哪里都可以成为我心灵的家园。

所以,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就在我心中,就在我所爱的人身边。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交流。家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交融。家就是那个可以让我倾诉心声,分享喜怒哀乐的地方。家是我永远的归宿,是我心灵的避风港。

我的家在哪里 篇三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 ——《历史与社会》案例一则 [课程标准] 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2-2 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析、画平面图的活动,能运用三种定向法判断方向,能用比例尺计算某两地的距离,选用合宜的比例尺,说出一些常用的图例代表的意义,能用地图的语言表示一定空间的地理事物,认识到地图三种语言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描述自己社区生活的环境、特点,感受丰富有益的社会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并能正确看待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我的家在哪里》以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叙述了“从社区看我家”、“在社区中生活”两个部分内容,其间涉及了社区、区域、地图三个核心概念。 ◆教学重难点 “地图的语言”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运用它来获取信息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好本学科的必备前提,所以,“地图三要素”是教学的重点。从学生实际看,初一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动手的能力,空间位置、方向感相对薄弱,所以,在地图上判断方向、比例尺的计算和平面图的作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景,以启发式谈话、讨论为主要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学生有社区生活的.体验,或者说正感受着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只是缺少有意注意和理性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也都熟悉自己家的环境和位置,只是没有用相应的地图知识来表注说明,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把学习内容置于学生个人生活的具体情景之中,对课文的两部分内容作了一定的处理,组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等学习活动,着力体现新课程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的人本主义理念。 过程预设 内容和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源于生活, 生成话题 1、 我们的家在哪里? 2、 说一说自己的家在余姚的哪一区域? 3、 呈现课题、余姚地图。 1、 介绍自己家的社区环境。 从日常的话题入手,形成谈话式的学习氛围。 学习新知 在社区中生活 1、 提供江南新城社区有关图片。 2、 例析该社区的社会公共生活。 3、 归纳社区生活的共同点。 4、 组织相关讨论内容。 1、 通过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材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内容? 2、 比较自己家所在的社区环境。 3、 议一议人的生存和发展能不能离开社区生活? 4、 引议“孟母三迁择邻”的道理。 5、 谈谈“在美化社区生活中,中学生可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感性到理性,从生活到知识,理解社区的概念、特点,并感悟人与社会的关系,增添社会责任意识。 从社区看我家 1、 组织讨论: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居环境。 2、 指导学生画平面图。 3、 展示作品 4、 选择问题 ◇大部分同学可能没有标注方向。 ◇图例

和注记有,可能不规范。 ◇基本上没有比例尺。 5、分步落实 ◇引读1-1、1-2的图。 ◇提供三种定向法的图片和练习。 ◇组织常用图例的竟猜活动。 ◇呈现中国政区图,揭示比例尺的含义。 ◇提供三幅不同大小、不同表示方式、不同范围、粗略的地图,以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设计问题情景,计算比例尺。 1、 学生自由讨论,用语言描述。 2、 参考书本范图,自主探究平面图的画法,小组合作完成理想家居的平面草图。 3、 比较1-1、1-2的图,说一说不同。 4、 认识三种定向方法,并尝试方向的判断。 5、 2分钟强化记忆,参与竟猜活动。 6、 观察三幅地图并归纳不同。 7、 计算两条河流的宽度。 1、美好的想象,寄予着美好的理想,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观。 2、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在内化部分知识的同时,也暴露出要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3、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操作生成问题,讲练结合地学习。 巩固提高 整合知识, 回归生活 1、 布置作业 2、 建构知识,总结深化。 1、 说一说这节课主要学了些什么?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帮助? 2、 收集整理处理有关信息,完成短期作业。 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只有让学生自己觉得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才会从内心里接纳它,才使学习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我的家在哪里(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