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浪淘沙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6-02-06 05:16: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白居易浪淘沙教案 篇一

白居易《浪淘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歌,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意境和对自然的赞美。作为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烟雨蒙蒙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在《浪淘沙》中,白居易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浪淘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韵味。在这样的环境中,白居易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除了对自然的赞美,白居易在《浪淘沙》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历史的尊重。白居易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如浪淘沙般短暂而坚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保持真诚和坚定的信念,留下自己的足迹,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总的来说,《浪淘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和人生哲理的优美诗篇,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江南的美丽风景,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读完这首诗,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之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让人感慨万千,思绪万千。

白居易浪淘沙教案 篇二

白居易的《浪淘沙》是一首深具禅意的诗歌,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浪淘沙》中,白居易把江南的风景比喻为浪淘沙,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诗中“浪淘沙”一词,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居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也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除了对自然的赞美,白居易在《浪淘沙》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白居易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而美好,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享受生活的乐趣,不畏将来的挑战,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综上所述,《浪淘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风光的美丽和神奇,也能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进而珍惜每一刻,追求真理,享受生活的乐趣。读完这首诗,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之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让人感慨不已,思绪万千。

白居易浪淘沙教案 篇三

没有最佳答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博大,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蒙"、"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

你自己看看,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白居易浪淘沙词六首,我选截两个解释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另一首: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责备男方的久出不归。封建时代,男子重利轻别离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经商或仕途,很多人抛下自己的妻子、情人远走他乡,久出不归,使很痴情的少妇独守空闺,自怨,自怜。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海水朝潮夕落,终始有信,潮有信而人无情,两相对比,愈加显出男子的负心薄情。也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多情。所以末句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原来她对那个无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爱,愈是恨其不归,相思之情也愈是炽烈。故深沉如

大海,也终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dfgvgf

历史上的今天:

附魔+珠宝怎么赚钱?2011-02-15日本哪所学动画专业的收留学生啊?2011-02-15我觉得我今年一直疑神疑鬼的怎么回事?2011-02-15男友生日送什么惊喜好?2011-02-15鬼泣4蓝石头怎么用2011-02-15

白居易浪淘沙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