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

时间:2019-05-09 07:34: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生)绘画工具材料,各种童谣书等。(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根据童谣内容,创作童画。

(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

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

(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

(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2.学生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

3.评价交流。

评价建议:

(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

(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

4.小结拓展。

(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

(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生)选择剪纸工具、材料,收集喜欢的童谣。

(师)童谣童画相互搭配的作品,事先准备好一首有童画的童谣,用剪纸的形式表现画面。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1)诵读童谣范作,进行表演,出示童画范作,进行体会。(2)欣赏书本的范作,感受其特点。

2.学生作业。

(1)要求:把表演的童谣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2)创作建议:选用的工具材料恰当;能表达出基本的童谣意境;注意色彩、构图和具体氛围的表现。

3学习套色剪。充分发挥工具材料特性,深刻表现童谣主题。4学生练习,共同欣赏。

5.讲评作业。修正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优点加以表扬。6.师生共评。

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