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一文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通过阅读《荷花》一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理解《荷花》一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荷花》一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中荷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 阅读
让学生阅读《荷花》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描述的荷花形象和情感。
3. 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荷花》一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荷花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中荷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6.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荷花的形象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
1. 回顾《荷花》一文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幅荷花的图片,写一段描述。
《荷花》一文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通过阅读《荷花》一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分析《荷花》一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 理解《荷花》一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2. 能够用文学语言表达对文中荷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阅读
让学生阅读《荷花》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荷花的形象和情感表达。
3. 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荷花》一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用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朗读
让学生朗读《荷花》一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5. 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荷花的意义和作者的感情表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 写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荷花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7.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荷花的形象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
1. 回顾《荷花》一文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到花园或湖边观赏荷花,写一篇观后感。
《荷花》一文的教案设计 篇三
《荷花》一文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
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形状
看荷花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
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1、学生看图。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1、学生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佛"的第四笔。2、学生观察字形。
3、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写。
三.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