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3篇】

时间:2018-03-07 03:39: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除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难点: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练习册等;

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计算器等;

3. 实物示例:水果、糖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物示例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实际应用;

2. 讲解:介绍除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巩固除法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除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二

除法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除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复杂问题;

3. 能够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除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灵活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练习册等;

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计算器等;

3. 实物示例:食物、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深入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应用场景;

3. 练习: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拓展: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除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除法解决;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掌握除法的运用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除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三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 (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 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 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 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小学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问:分完了吗?

  问:每盘是几个?(填空)

  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

  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认识除号.

  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②教师指着“8÷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

  (3)8表示--,4表示--,2表示--,

  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3=2这个算式的意义.

  三、尝试练习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3=2 18÷6=3 10÷2=5 12÷3=4读算式,说意义。

  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

  2、P76第三题 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

  3、 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 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 12÷3=4

  五、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机动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

  (1)妈妈买来6个苹果。 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设计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

gt;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