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665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85-86
  •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665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85-86
  •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85-86 2、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7-1068
  •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参考资料: 1、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7-1068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廖融 廖融(约936年前后在世)行大九郎,字元素。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廖凝弟。性高洁,擅诗文。曾任都昌令。后唐末与弟凝由虔化卜隐南岳,自号衡山居士。
  • 杨嗣复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 史青 史青,唐朝零陵人。聪敏强记。今存诗一首。
  • 袁皓 袁皓,[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退山,自称碧池处士,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人。生卒年亦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登咸通进士,博学能文。僖宗狩蜀,(中和元年)擢仓部员外郎,曾任吉州、抚州刺史。龙纪中,(公元八八九年)为集贤殿图书使。皓著有《碧池书》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兴元圣功录》传于世。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袁家有一家200百年的袁氏祠堂,这一块的袁氏后人是九塘一脉中的枚塘,碧池处士的后人。
  •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韩仲宣 韩仲宣,高宗时人。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