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说课稿 篇一
《踏雪寻梅》是一首描写冬季寻找梅花的诗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本诗通过描写雪花飘落的情景,展现了冬季的寒冷和寂静。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开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冷和宁静。作者用“空山”、“新雨”等词语,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雪落山间的画面之中。
其次,诗中描写了主人公踏雪寻梅的情景,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独自踏雪寻梅去,无边征路不可知”的表达,表现了主人公孤独的行走和对未知的探索。作者用“独自”、“无边”等词语,增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冒险精神,使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最后,诗中通过描写梅花的情景,表现了美好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诗中“梅花雪落香还在,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梅花的纯洁和芬芳。作者用“雪落”、“香还在”等词语,增加了诗歌的美好感和深远意义,使读者对美好事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总的来说,《踏雪寻梅》是一首具有浓郁文学意境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希望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踏雪寻梅说课稿 篇二
《踏雪寻梅》这首诗歌的主题是追求美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美好。
首先,诗中描写了雪花飘落的情景,展现了冬季的寒冷和寂静。作者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开头,表现了大自然的清冷和宁静。通过对雪花飘落的描写,作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雪落山间的画面之中。
其次,诗中描写了主人公踏雪寻梅的情景,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独自踏雪寻梅去,无边征路不可知”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孤独的行走和对未知的探索。作者用“独自”、“无边”等词语,增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冒险精神,使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最后,诗中描写了梅花的情景,表现了美好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诗中“梅花雪落香还在,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梅花的纯洁和芬芳。作者用“雪落”、“香还在”等词语,增加了诗歌的美好感和深远意义,使读者对美好事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总的来说,《踏雪寻梅》是一首具有浓郁文学意境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希望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踏雪寻梅说课稿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五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踏雪寻梅》。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冬之韵”, 教学时间正值元旦和新春佳节来临前夕,此单元在特定环境中——冬天(或者是下雪天),容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更易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踏雪寻梅》教学是我在此单元中设计的第一课时,为带变化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歌曲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并在聆听、比较、表现、创编等活动中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从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并即兴为歌曲创作伴奏,陪衬声部。
教具: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钢琴、多媒体课件、(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来进行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本课中我是采用以下教法来进行教学的—情境导入法 预设悬念法 谈话讨论法 节奏律动法 图谱示意法 对比演示法
三、说学法: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视觉图像法 联想想象法 模仿伴奏法 对比听赏法 模拟演唱法 合作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
2、新课学习;
3、创造表现;
4、拓展延伸;
学生在《铃儿响叮当》的歌声中走进教室,由老师带领随音乐边跟唱边做律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易于教学环节展开。
1、情境导入。
首先,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组冬季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冬天的美。随后出示:雪过天晴,白雪皑皑,红梅怒放的画面,问:“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关雪和梅花的诗词,之后师小结:课件播放叮当声录音片断,听后让学生谈感受,并出示叮当声的歌谱,让学生用轻快的声音随琴练唱。此环节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冬之韵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
2、新课学习。
(1)聆听感受:完整的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
欣赏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例如: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的等。
(2)多次聆听,学唱歌曲:
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并指导学生按节奏随《踏雪寻梅》的伴奏音乐读歌词,同时解决其中的生僻字“霁”和“灞桥”的读音及词意。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课件出示整首曲谱,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曲式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引导学生分析感受B段的哪一乐句与A段的曲调有相似之处?
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歌曲,这时教师请学生用之前练过的“叮当”声为老师演唱的第一部分伴奏。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跟琴轻声的演唱歌曲。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找出问题,发现难点,教师予以及时点拨。如:骑驴灞桥过的骑字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字上,好花采的瓶供养,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的闻了花的香味,感叹的唱出好字。在休止符处采用“向外张望,闻花香,听铃声”节奏律动的方法,来解决本句的难点。
(3)歌曲演唱处理,情感体验。启发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力度记号,师生一起探讨四句“响叮当”的力度处理,用渐强来表现驴子由远及近,探讨歌曲每部分的演唱情绪,跟琴演唱加以巩固。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体验音乐,达到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师生合作解决难点,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审美体验中,注重挖掘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
3、创造表现: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我播放合唱《踏雪寻梅》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学生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加入二声部练习,女生唱第一声部,男生唱第二声部,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学生分组讨论四句“响叮当”的唱法,采用分组递进的方式表现驴儿由远走进的清脆的铃声。教师指挥学生练唱。
4、拓展延伸:
拓展欣赏喜剧小品《踏雪寻梅》再次巩固歌曲,并让学生欣赏一首关于雪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拓展升华了本课的内容。
结语:
总结概括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描绘冬天的诗词以及歌曲。最后,学生再次随着《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拍手走出教室,在欢乐情绪中结束本课,令人回味无穷。
本课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以音乐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灵活多样,做到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重、难点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欣赏、歌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了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踏雪寻梅说课稿 篇四
一、 说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歌曲《踏雪寻梅》,这是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 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 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 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 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 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评价,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6、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先小结,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胜收,我们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乐,妙不可言,我们要用心才能聆听。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获得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劲头很足,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展现。但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时,没有让学生演唱自己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成就感没能充分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