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推荐3篇)

时间:2018-04-07 07:50: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 篇一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深刻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失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在教学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研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分析他们的动机和结果。比如,蚂蚁和蝈蝈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了它们的不同结局。通过这种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共同努力的价值。

其次,在讨论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结合作的力量。比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要求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和成果。

最后,在讨论这个故事的启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团队合作的原则。比如,学生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价值。

总之,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个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价值观,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 篇二

《蚂蚁和蝈蝈》这个故事是一则关于团结合作和自私自利的寓言故事,通过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行为和结局,告诉我们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自私自利最终会导致失败。在教学这个故事时,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道理,更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个道理。

首先,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和自私自利的区别。比如,蚂蚁勤劳努力,最终得到了收获;而蝈蝈懒散自私,最终陷入困境。通过这种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共同努力的价值。

其次,在讨论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比如,让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要求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和成果。

最后,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的启示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团队合作的原则。比如,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价值。

总之,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个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价值观,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 篇三

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发情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习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教学《蚂蚁和蝈蝈》的反思(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