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18-04-06 02:3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常见物质的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物质的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4. 应用题解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4.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思考。

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总结归纳。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知识点,生动直观。

2.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量的影响。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 课堂练习:设置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

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练习成绩等。

2. 课堂小测验:通过布置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际运用物质的量概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感受物质的量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学生汇报成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手段:

1. 教学实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理解。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点,生动直观。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合作表现等。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

3.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2)发现微粒数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数量不便于计算;

  (3)类比生活中用“堆量”处理较大个数的经验,提出微粒个数的“堆”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堆”的个数便于化学计算。

  学生活动:利用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尝试计算,在计算中发现这样的“堆量”设计,让每一“堆”微粒的质量刚好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车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定义。

  学生活动:

  (1)延续之前关于“堆量”讨论的思路,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规定的目的。

  (2)通过实践计算,熟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计算方式。

  (二)环节二 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到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刚好相等,提出。

  (2)提出“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师所给数据,完成对猜想的验证。

  [任务2]教师引导:给出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位物质的量体积的影响因素,及气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通过对比和计算,发现不同固体、不同液体单位物质的量体积不相同,而只有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体积相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单位物质的量物质体积的因素,找到对于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是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专门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价值。

  学生活动:建立摩尔体积的概念,明确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宏观上的气体的体积比可以直接反应微观上气体微粒的个数关系。

  (三)环节三 物质的量浓度

  [任务1]教师引导:回顾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讨论对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式。

  (2)根据老师对于溶液问题所提出的计算要求,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以精度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学生活动:

  (1)明确教师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2)在明确教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大肚”“细颈”的容量瓶;

  (3)结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确使用容量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设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设计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

  (2)主动设计“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涤转移至容量瓶中”等为实现实验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标以及不进行该操作的造成的误差;

  (3)两人一组完整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 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 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 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 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

  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

__

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板书课题:物质的量

  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

  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

  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

  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

  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

  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

  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

  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

  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板书: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摩尔(mol)

  (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5)注意:

  “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摩尔氧

  (B)1.5摩尔O2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

  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

  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

  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

  N=n×NA即:n=N/NA

  板书: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强化练习: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

  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

  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

  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

  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

  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

  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

  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

  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

  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

  练习: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m=n×M也即:n=m/M

  板书:n=m/Mn=m/M

  我们说:学以致用!

  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质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

  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

  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义

  符号

  1、N=n×NA

  单位(符号)

  1、物质的量

  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

  2、n=m/M

  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NA

  mol-1

  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g.mol-1)

  七、教学反思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