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4-01-08 03:16: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高等教育中,发酵技术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因此,设计一门生动、实用的发酵技术教学课程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发酵原理、微生物培养、发酵工艺等理论知识来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而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发酵罐、培养微生物、调控发酵条件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应该贴近实际工作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进行实地考察和讲解,了解真实的发酵生产线、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如发酵罐的设计与搭建、微生物培养液的制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教学设计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在线教学平台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一门成功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发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篇二

发酵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对于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发酵原理、微生物培养、发酵工艺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简化理论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发酵技术。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性强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最后,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外,还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一门成功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进行内容调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发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篇三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晓斌,来自安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今天,我参赛的题目是《发酵技术》。下面我从教材认知、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实验创新及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认知: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安排4个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习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能力目标:

  ①通过预习、讨论、动手操作,能用所学的发酵知识尝试自己制作酸奶,体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认同发酵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意义;

  ②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活动

  难点:调查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又有前面微生物学部分的基础,课下完成探究、调查的课程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好奇心强、好动、争强好胜又是他们身上明显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组织交流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成果交流的机会。

  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明确实验原理、步骤,高效地解决问题。

  3、启发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构建高效课堂。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

  1、合作探究法;

  2、调查访谈法;

  3、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以及初中生思维由简入难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归纳总结反馈强化、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环节一、精心组织课前准备:(活动前2周完成):

  (一)教师准备:课堂上由于无法完成发酵酸奶和酿制米酒,我设计让同学们课下自制酸奶和采访米酒摊主活动。为使这两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各班活动小组明确两个活动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二)学生准备:接受教师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具体准备如下:

  活动1:【课下自制酸奶】

  1、明确实验目的;

  尝试制作一杯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理解实验原理;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在无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成为乳酸;

  3、准备材料器具;带密封盖的杯子或瓶子、酸奶一瓶、鲜牛奶、汤勺、温度计、手表、白砂糖等。

  4、清楚制作酸奶的步骤;将容器洗净消毒,牛奶加糖煮开,冷却,加入酸奶,摇匀加盖密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成为酸奶。

  5、明确合格酸奶的标准;颜色、质地、状态和味道;

  6、记住注意事项。

  7、完成实验探究工作。

  活动2:【采访米酒摊主】

  1、理解制作米酒的原理:米饭中的淀粉,在30℃、由曲霉毛霉转化成为葡萄糖,在30℃、无氧的条件下,由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

  2、明确采访提纲;

  3、记住采访注意事项。

  4、完成采访工作。

  环节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图片,然后提问:这些图片与什么技术有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发酵技术可以为我们带来美味的饮料,比如酸奶。制作酸奶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设计让同学们在课下制作酸奶,课堂上展示实验过程的视频。包括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下自制酸奶汇报

  通过播放课下学生自制酸奶活动视频,来展示学生具体实验的过程,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活动,包括拍摄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充分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明确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形成了团队精神。

  我们可以看得出同学们分工协作,认真组织安排,明确了实验的步骤。

  平时同学们在家不干什么家务,通过课下实验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明确了制作酸奶的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和原理,学会了制作酸奶!

  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的酸奶终于发酵成功了,他们开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得出他们在实验中真的是非常的快乐!同时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最牢固的。

  板块二、高谈阔论: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由于他们在课下都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探究,他们都能顺利的回答出答案。对于回答出答案的同学,活动小组代表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酸奶给予奖励。

  板块三、街头采访米酒摊主汇报。酿制米酒的实验由于材料多,难度大,时间长,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到街头采访米酒摊主,向他们询问有关酿制米酒的各种问题。通过活动他们明确了酿制米酒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锻炼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转变了学习的方式。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拍照,留下了学生时代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

  板块四、我问你答: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同学们都能轻松应答。

  环节四、归纳总结,反馈强化。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的归纳。马上进行练习检测同学们学习的效果。

  环节五、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乳酸菌还可以发酵泡菜和青贮饲料,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利用乳酸菌尝试制作泡菜。

  六、实验创新和教学效果

  把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迁移到课下,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课下实验探究,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并相互品尝自制的酸奶。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两方面的优势,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使他们体会到实验的快乐!他们在和谐、愉悦地课堂氛围里轻松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性!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真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孩子们的手脚,放心大胆地去尝试。这样我们教改的天空会更辽阔,更蔚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