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柳树在青海高原的生长环境、特点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青海高原柳树的生长环境,如高原、寒冷、干燥等特点。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柳树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顽强生长的。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青海高原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柳树生长的影响。学生可以观察柳树的形态、叶片、根系等特点,从中了解柳树如何适应高原环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柳树在青海高原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柳树在生态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柳木在建筑、家具等方面的用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撰写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文章或诗歌。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巩固他们对柳树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青海高原的柳树,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的效果。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柳树在青海高原的生长环境、特点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青海高原柳树的生长环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青海高原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柳树生长的影响。学生可以观察柳树的形态、叶片、根系等特点,从中了解柳树如何适应高原环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柳树在青海高原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柳树在生态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柳木在建筑、家具等方面的用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撰写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文章或诗歌。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巩固他们对柳树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青海高原的柳树,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的效果。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投影(小黑板)
课前先学:
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神奇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
3、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6、7
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等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意思
齐读
三、拓展:
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五、作业: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 枝干 叶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3、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难点: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每日一读:
自古以来,柳树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读诗句,
从这些诗句中你读出了柳树的哪些特点。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株与诗句中描绘的截然不同的柳树,它生长在( ),那里有着——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异常苍茫
3、这株柳树竟然能在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难怪作者说:
(出示)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二、研读生长历程悟神奇
1、这株柳生存的环境就注定了它的成长必定历经磨难,正如书中所说“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从这两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这株柳树的历经了很多的磨难,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读出希望很渺茫,它不放弃一线希望并成就了一片绿阴,可见它的顽强,不向命运屈服,不屈不挠。)
九十九与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株柳真可谓是九死一生。那么命运给予了它怎样的死亡之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6-7自然段,跟随作者的想象边读边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交流:干旱和寒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自古以来,……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到柳树遇到的困难之大,成长之艰辛;“绝不宽容任何一条”而这株柳树却是唯一的一条活下来的生命。这株柳树能活下来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师作介绍
(出示)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哪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灵?交流感受
(虐杀生灵,铺天盖地体会高原风雪的厉害与雷轰电击之多,经历过“多少”次感受到它经历困难与磨难的次数之多,又重新抽出了新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这株柳树是多么的顽强)
谁能用朗读将这株顽强的柳树带给大家。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回顾环境导入:
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2、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么一株柳树!就让再次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指名读第五小节。说说这株树留给你的印象。
二、比较体会精神:
1、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却写了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运用对比,突出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
2、速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找出家乡柳树和高原柳树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
(1)阿娜多姿与粗实坚硬
(2)风情万种与苍郁深沉
(3)极易生长与极难生长
(4)一簇簇与一株
这些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
3、朗读这小节最后两句话,理解其含义。
4、师:面对这样一棵柳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
导语:师:柳树这样的高大粗壮,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手掌用力就是撑。它为什么要用力地努力地站着呢?因为它要去面对、忍受、克服如此恶劣环境所带给它的一切,如果不“撑”那么它将——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的艰辛。
1、师:你从哪里看出它撑立的不容易?拿出笔来,把它面对的困难、经历的苦难划下来,想象它苦苦支撑的情景,在书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做做批注。
2、交流
(1)苦难: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2)精读第二段,想象它面对苦难苦苦支撑的情景。如果你想把它与高原恶劣的环境进行搏斗的过程拍摄下来,你会让观众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选择一个方面,写成剧本。(交流中点评)
(3)这样的考验永无止尽!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读第七自然段。
(4)交流感受
“多少”、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这株柳树是多么的顽强)(这株柳经历了凤凰涅磐般的重生、百炼成钢似的锻铸)
这不正是对“撑立”的最好诠释吗?面对这样一株柳,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畏”是害怕吗?那是发自心底的敬畏!
师:我们通过这样两段文字,深刻地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我们读好这两小节。(配乐读)
四、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1、师: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
2、师:(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柳树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几乎是九死一生。我读懂了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3、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出示词语)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道风景。撑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配乐朗读)
4、师:现在,在你心中它还仅仅是一棵树吗?陈忠实站在这样一株柳树跟前,他首先想到自己,(陈忠实简介)站在这样一株柳树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谁?这株柳树不正是这些人的化身吗? 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表面写的是高原柳树,实际赞美的是——
5、老师希望你也能成为像这珠柳树一样的人。最后老师想送几句话和大家共勉。
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培根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一息尚存,不懈努力。——陈毅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命的战胜者。——雨果
①(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作业
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想的一定很多,写下来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1)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
(1)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粗实 坚硬 苍郁 深沉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顽强 毅力 韧劲
(2)读词语 点名读 齐读(5)
(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
(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
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
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学们,第一、二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见柳树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
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版书:平原、水边 青海高原)(10)
为什么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神奇呢?青海高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预习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找了有关于青海高原的资料,大家找了没有?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点名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来看屏幕(出示课件)同学们,看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原来青海高原是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难怪那柔嫩的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会让作者感到非常的神奇,神奇到令人(版书)望而生畏。谁来解释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那么这里是指柳树神奇到令作者感到害怕喽?那应该是感到什么呢?(结合上面展示资料是震惊、敬畏)是呀,当那原本柔嫩的柳树竟生长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之上,难怪会让作者感到这么神奇,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同学们大家愿意跟老师一块走进那神秘的青海高原,一块去感受那柳树的神奇吗?(16)
c、 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这是课文第三自然里作者描写青海高原的部分,请大家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觉读一读课文里描写青海高原的这一段话,老师边走边听,看看哪位同学读得最有味道。(14)
刚才老师听到同学读得都挺不错的,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点名读)同学们面对着这悲壮而苍凉的景色,会让你联想到哪些边塞诗词呢?谁来说一说。(是呀,此情此景,让老师也深受感慨。老师也想起了一句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中的诗句,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不过老师和同学们读得可不大一样,大家留意听留意看。(读时出示课件)这样子读是不是更有感觉了?大家也跟老师这样来一遍吧。(学生读)不过老师觉得老师找的这一句还不是特殊的令人满足,所以请同学们回去也好好的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诗句跟课文结合起来朗读更合适好不好?(18)
3、作者望着这苍茫的美景,踏着这广袤无垠的原野,走到了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停顿),什么了一声?(出示课件)这个字该怎么读?为什么你要这样读?(生答:惊奇、兴奋、震惊)(点名提问后)大家先自个在下面练一练觉得怎么读最好。同学们,咱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一句,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这个字,好不好?(我一眼就……齐)老师接:哦,作者看着这株柳树心里一定在想,这可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呀。(指版书:神奇)(20)
d、教学第四自然段
作者之所以感到这么神奇还因为,“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嗯,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觉得自己可以读得好的请举手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齐读)。还没有举手读过书的同学请站起来,齐读。老师来一遍,好不好?(教师可在此时出示音乐范读。)是呀,(点击课件出示要害句)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方风景是由什么构成的?(版书)(山,原野,蓝天,白云)为什么说这是一方“独立”的风景呢?(版书)(只有这一株柳树)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幅“壮观”的风景呢?(版书)(铁铸的青山、辽阔的高原及其它)是的同学们,在这苍茫而辽阔的青海高原上,在这看不到一棵树的的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呢?面对作者的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悟?(提问)是呀,这倒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呀,竟能神奇到如此,壮观到如此?让咱们伴随着音乐,再一次用真挚的朗读去体味那柳树的神奇吧。(出示课件)柳树的神奇并非仅仅如此,请同学们回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并把你所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领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