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有一篇名为《观潮》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观察潮起潮落的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化。针对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首先,我会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潮起潮落的景象,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习和热身。接着,我会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潮汐现象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潮起潮落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课堂中,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观潮》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感受和表达手法,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还将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关于观潮的文章或诗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最后,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如制作海洋生物手工、观察潮汐变化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增强他们对《观潮》这篇文章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观潮》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观潮》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变化规律。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观潮》教学,成为了每位老师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会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感受潮起潮落的壮观景象,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我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的原因和意义,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讨《观潮》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感受和表达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我将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我还将设计一些创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观潮的小故事或诗歌,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将设计一些与海洋生物相关的手工制作和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潮汐现象和海洋生物,增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观潮》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板书《观潮》
二、观潮激思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
三、自读自悟
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
二、分组研究
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观潮(cháocáo)坦克(tǎntǎng)
笼罩(zàozhào)颤动(zhànchà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现漫天()地风平浪()
人声()沸水()相接
3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写出了观潮的经过,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出泪来之时的_______和_______。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