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彩6篇)

时间:2011-07-04 02:14: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倍数的概念,而其中的2、5倍数更是常见的情况。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2、5倍数的特征掌握并不是很深刻,因此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2的倍数的特征掌握较为困难。他们往往只会简单地将2的倍数列出来,却没有深入理解2的倍数的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比如,2的倍数在钟表上的规律,或者在排队时的规律等,让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关于5的倍数的特征,我也发现学生们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往往只会简单地将5的倍数列出来,而不清楚5的倍数的规律。因此,我打算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5的倍数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比如,让学生们通过画图或者搭积木的方式来体会5的倍数的规律,让他们在玩中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对于2、5倍数的特征,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和列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2、5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对于2、5倍数的特征掌握不够深刻的情况。这需要我们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对于2的倍数的特征,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2的倍数列举出来,却没有深入理解其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引导学生找出2的倍数之间的规律,比如2的倍数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2的倍数在乘法表中的规律等,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记忆。

其次,关于5的倍数的特征,我发现学生们对于5的倍数的规律掌握不够准确。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5的倍数列举出来,却没有找出其中的规律。因此,我打算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5的倍数的规律,比如通过找规律的游戏或者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

总的来说,对于2、5倍数的特征,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和列举。通过引导学生找出2、5倍数之间的规律,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这一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2、5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三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出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学生发现人数必须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再结合导学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通过验证,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学生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晰、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作为一线教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研究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学生真切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四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但在补充习题上,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根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第二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成功。

  课的一开始,复习倍数的有关的知识,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这样引入课题,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下面通过呈现“百数表”,让学生从表中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找出它们的特点。我在学生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总结出5的倍数特征后,紧接着又让学生继续观察,找一找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没有相同的数,然后再看看这些数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是可以独立发现的。教学中,我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在体验中获取了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五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六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