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设计(推荐6篇)

时间:2013-09-06 05:27: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加法》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加法教学课程,让学生们轻松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呢?下面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加法教学设计。

首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图形展示,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准备一些小糖果或者玩具作为教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加法的乐趣。同时,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值的过程。

其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形展示,让学生们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加法的意义,例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值放在一起,再数一遍得到一个新的数值”。然后,教导学生们如何进行加法运算,从简单的加法口诀开始,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最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或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幻灯片、教学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老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法》教学设计 篇二

加法作为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是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概念。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呢?下面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二年级的加法教学设计。

首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理解加法的应用和意义。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或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加法与减法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运算规律。

其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形展示,让学生们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如进位和退位等。同时,教导学生们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帮助他们在实际运算中灵活应用这些性质。

最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或挑战,让学生们在竞赛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会在实践中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谈话: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

  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2.“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4.“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加法》教学设计 篇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

  二、趣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学生个人展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读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让学生体验到把数学学习应用到生活的乐趣。

  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当好小老师及监督员的角色,公正地为小组成员判断其做题是否准确。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订正,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问大海问题时,说得精彩纷呈,兴趣盎然。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样他们对大海充满好奇,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在向大海提问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法习惯。问一问,你是怎样学会的。既巩固基础,又初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习惯还未正确形成。

《加法》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5以内加法

  难点:真正理解5以内加法,会应用。

  活动准备:

  红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的分与合

  1、教师和全体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2、教师和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缩小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师:××小朋友,我问你,2和3合起来是几?

  ××幼儿:肖老师,我告诉你,2和3合起来是5.

  3、教师请幼儿两两合作并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一)复习3以内加法,巩固对“+”“=”的认识

  1、老师昨天奖给小明2朵大红花,今天又奖给他1朵大红花,小明两天共得了几朵大红花呢?(教师边说边演示)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用加法算式怎么写出来呢?(教师板书:2+1=3)昨天奖到的2朵大红花用数字2来表示,今天奖到的1朵大红花,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问共有几朵,我们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1、小朋友,看,这是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的水果,看看她都买了什么?(出示不同数量的各种水果)

  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来写呢?(教师板书,并引导幼儿读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教师和幼儿编应用题

  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了1个西瓜,买了4个脐橙,请问西瓜和脐橙一共有多少个?

  编出一道就以各种方式请幼儿说出算式或写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练习

  1、教师一一出示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如1+3=),请全体幼儿抢答。

  2、教师出示5以内的算式卡片,请个别幼儿回答,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利用实物等辅助进行计算。

  3、把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比一比屋子里5以内的加法谁找的最多。(比如:3个凳子跟2个桌子可以组成5。1根黄瓜再加上4个西红柿是5······)

《加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

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加法》教学设计(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