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一
在黄山这座风景秀丽的名山上,有许多令人赞叹的奇松。这些奇松不仅形态各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山的奇松,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首先,我将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山上各种不同形态的奇松,让学生对黄山的奇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着,我会介绍每一种奇松的特点和传说,让学生对奇松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例如,我会讲述“松鹤争鸣”、“松涛阵阵”等奇松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黄山的壮美和奇松的独特之处。在考察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奇松的生长环境、树形特点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写景、画画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眼中的奇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黄山奇松的认识和感悟。在讨论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奇松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可以对黄山的奇松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二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黄山的奇松是黄山的一大特色,不仅形态各异,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山的奇松,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首先,我将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奇松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让学生对黄山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着,我会讲述黄山奇松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奇松的神奇魅力。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奇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黄山的壮美和奇松的独特之处。在考察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奇松的树形、树皮、树叶等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我还会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眼中的奇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黄山奇松的认识和感悟。在讨论中,我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可以对黄山的奇松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致力描写黄山之松的姿态优美独特,富有情趣,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充分展现了它们的奇特之处,饱含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第一自然段概括点示了黄山“四绝”,突出了其中的“奇松”使人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山的三大名松,体现了“奇”的特点及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点明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强调其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特点,培养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与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黄山之松的“奇、美”的特点,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1.导入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对黄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班有去过黄山的同学吗?请去过黄山的同学谈谈感受。
2.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浏览了黄山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3.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这段话告诉我们黄山有“四绝”,他们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是情有独钟。
4.指导学生理解“情有独钟”。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即从徐霞客的名言入手,激起学生对这句名言的思考,从而认识到黄山的特别之处。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段文字中“四绝”、“闻名于世”、“情有独钟”等词的意思,体会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人们对黄山奇松的钟爱之情,从而在教学一开始就突出奇松。)
二、激趣学文,感受奇松。
1.过渡语: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下面的文字,想想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又奇在哪里?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出示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与送客松。
4.三大名松的名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大家用笔圈出。(2次)
5.第一次集中出现,第二次是分别出现。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总分的写法)
6.出示总写的句子。理解“黄山绝胜处”的绝(与四绝的对比)。在这段文字中哪一个词与“绝胜”相对应。
7.出示写“迎客松”的句子。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哪里又能感受到它的奇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了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8.同学们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陪客松如同一个巨人站在你的身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9.在黄山松如其“人”,来到时有“人”相迎。游玩时有“人”相伴,就是离开也不会感受寂寞,因为还有“人”相送。它就是“送客松”。(出示句子)
10.找找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出示不同之处)
11.要想把描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除了要读出它的特点以外,还得把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12.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三幅名松的照片,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把他们区分开来吗?(出示三幅图片)
13.指导有感情地读。(配以图文)
14.听完了大家的朗读,老师还有一点疑惑。在这三大名松中为什么只有迎客松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呢?(自由发言)
(激趣学文,感受奇松。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写三大名松的,语言优美风趣,比喻形象生动,教学中我既注重了让学生体验品味语言文字的之趣。同时还考虑到本环节的学习内容较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劲头有所减弱。为此我借助课件设计“看图识名松”的环节,以便调动起学习的学习兴趣。当然,图片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三大名松进行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三大名松的奇美特点。)
三、激情学文,赞美奇松。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是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的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2.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
3.这段话是说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或、有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省略号)发挥你的想象,黄山奇松除了如黑虎,似孔雀,还会像什么?(自由发言)
4.正是有了奇松的装点,才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东岳泰山比不上它,西岳华山比不上它,南岳衡山比不上它,北岳恒山比不上它,中岳嵩山也比不上它。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会感慨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黄山的神奇与秀美)
(激情学文,赞美奇松。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达成这一目标时,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借助于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黄山的神奇与秀美,激发学生对黄山的赞美之情。一是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入手,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因松而更为秀美,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对黄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以情学文。)
【板书设计】
迎客松 更加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1)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2)陪客松奇美
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 3 )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