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6篇)

时间:2015-06-04 06:40: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长相思》这首诗时,我认为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首先,我会在教学的开始部分给学生讲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对于诗歌的产生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我会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朗诵,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内涵。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活动,如写作、讨论和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义。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或者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和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艺术魅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领略诗歌之美。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长相思》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感受诗歌之美。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长相思》这首诗时,我认为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首先,我会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对于诗歌的产生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其次,我会采用分段解读的方式,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深入地领略诗歌之美。

另外,我会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活动,如朗读、讨论和写作等,以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会。比如,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领略诗歌之美。

最后,我会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评析,通过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评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长相思》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从而受益终生。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前文,总结引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两遍。

  二、看词读好,找感觉。

  1、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力求把它读得有板有眼。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2、出示多音字“更”和生字“聒”,给学生强调。

  3、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哪个地方停顿。: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学生齐读)

  4、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升千帐灯”(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二、思意质疑,深入文。

  1、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作者除了“身”在帐篷?还身在何方?

  结合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征途的艰辛。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3、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4、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教师放音乐。(学生齐读。)

  5、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6、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7、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8、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9、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

  10、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三、拓展激问,深入感悟

  1、是啊!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问的好!谁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对家人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2、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问纳兰性德,表达相互的思念之情。

  3、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

  四、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萧萧风雪难入梦

  心在故园羁旅怀乡情意浓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写了南方将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风声雪声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境入情。读中感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达。主要抓住“故园无此声”来反问和追问,在反问中展现了行军艰难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问中大胆设想了故园温馨之境,词中短短的五个字“故园无此声”,并未直接写故园却胜过千言万语,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两种情境的碰撞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词情,真是难眠之时心好苦。而开课的写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这种思乡之苦的原因,只有——长相思。最后在学生的深情朗诵中结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入词境,感悟词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两首背景音乐,一首伤感,一首轻快。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读准读通。(抽生读,相机指导)

  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讨论交流)

  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各种形式展示)

  三、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

  1、“故园”指什么?

  2、“此声”指什么声音?

  3、“故园无此声”,反问( ? )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

  (1)山水之间有此声

  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①行军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是榆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

  (3)千帐之外有此声

  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

  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生:山一程,水一程。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目的地还在榆关那边。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师:耳畔更是?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生:夜深千帐灯。师:不绝于耳的仍是?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是多么的艰难啊!

  四、追问“故园无此声”,忆故园之温馨。

  “故园无此声”,故园有( ? ),(轻快的音乐渐起)任由学生发挥想象。

  师:在夏日纳凉的庭院里……在全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携妻儿到野外游玩……邀友人闲聊畅饮……

  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和感受。

  五、两相对比,悟心碎之情。

  1、师: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有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故园有的是亲友关爱,故园有的是温暖舒适……难怪在这样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会:(生读)“聒碎乡心梦不成”

  问:这颗被聒碎的心是怎样的心?

  2、创设情景写话,体验思乡之切。(伤感的音乐夹杂着寒风朔雪之声)

  万丈穹庐下安扎着营帐,帐内灯光点点,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一更接一更,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我们走进一个个军帐去看看吧:两个小战士索性嘀咕起来……一个老兵在帐内辗转反侧……站岗的哨兵眺望着故乡的方向……一位将军在油灯下写起了家书……纳兰性德……

  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一下。生交流。

  3、问:纳兰性德如此思念故乡,他为何要离开故乡?为何不赶快回到亲人身边去呢?

  生交流后,回到开课的写作背景齐读。

  结束语: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作为贴身侍卫,侍君保皇,是义不容辞的天职。但这并不妨碍作者的思乡之情呀!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风雪之声聒碎乡心的难眠之夜,真是“身在军营心系故园”啊,只有——长相思!(生感情朗诵全词)

  板书设计:

  行军之艰难

  ↓

  长相思

  ↑

  故园之温馨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一、感悟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把握数量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思路

  自学探究

  听说读写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查

  1、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__________。

  2、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__________。

  3、__________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4、__________何事秋风悲画扇

  二、导入新课

  一片伤心画不成。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人生若只如初见

  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

  三、作者简介

  谈谈你所知的纳兰

  1、性德:性柔如水,高悬德义

  2、出身富贵避凡尘

  人生只若初相见

  3、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四、读背中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谈谈听后的深切感受

  3、在吟咏中背诵《长相思》(两分钟)

  4、成果展示

  山——————,水——————,身———————,夜———————。

  风——————,雪——————,聒———————,故———————。

  小结:一夜风雪,一夜征程,远在边关的词人总也不能入梦,心中泛起了被风声搅扰的思乡涟漪。

  五、问题探究

  1、品味词中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

  (注意从词性这方面入手)

  名词:山水 风雪

  动词:碎

  代词:那畔

  形容词:故园

  数词:千帐灯

  否定词:梦不成,无此声

  小结: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行满相思情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铺下孤寂梦

  数词虽小,魅力无穷

  经典数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2、赏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中数词的作用。

  明确:

  (1)、对仗工整,节奏感强,使文字呈现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缠绵。

  (2)、山高,水远,风大,雪重,夜长,层次清,立体感强,给人一种苍凉、孤寂的厚重感。

  (3)、程程都有亲人影,程程都有送别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

  (4)、故乡远,孤寂深,表达出浓郁的思乡情。

  六、描写修改

  拿出我们课下对这首词的描述,融入浓浓的思乡情,再次修改,走进纳兰的相思世界(一分钟)

  小结

  思乡情,在历史长河里,永不枯竭,超越民族,超越国界,没有肤色之差,没有男女之别。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

  1、正音

  更 聒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十、板书设计

  长 相 思

  纳 兰性德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爱故园 爱祖国——重

《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