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一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拨浪鼓》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教材,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下面我将根据《拨浪鼓》这首歌曲的特点,设计一堂针对幼儿园学生的音乐教学课程。
首先,我会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幼儿们在音乐中感受到节奏和韵律的美妙。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播放《拨浪鼓》这首歌曲,让幼儿们跟着节奏摇动乐器,感受音乐的律动。
其次,我会结合歌词内容,让幼儿们通过动作模仿海浪的拨动,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会引导幼儿们用声音模仿海鸥的叫声,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最后,我会组织幼儿们进行合唱,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唱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在音乐中体会到团结友爱的力量。
总的来说,《拨浪鼓》是一首非常适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歌曲,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设计,我相信幼儿们一定会在音乐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二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拨浪鼓》教学课程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拨浪鼓》教学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声音和动作游戏,让幼儿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我会让幼儿们用手拍打身体,模仿海浪的拨动声音,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其次,我会结合歌曲内容,引导幼儿们进行情感表达和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我会让幼儿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海边,感受海浪拍打的声音和海鸥叫声,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我会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的来说,《拨浪鼓》是一首非常适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歌曲,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设计,我相信幼儿们一定会在音乐中体验到快乐和成长。
《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意图: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歌曲《拨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童谣,不仅儿化音特点明显,京剧的唱腔浓重,而且歌词生动有趣,以拨浪鼓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喜悦。我希望通过对歌曲的合理处理,既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又帮助幼儿在欣赏感受、模仿学习、创造表现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2、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感受咚吧咚吧节奏。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玩具拨浪鼓、图谱、纸、笔;幼儿围坐成圆
2、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学习歌曲主歌部分,初步感受京味童谣的韵味。
㈠猜谜导入,引出兴趣
1、师:你们玩过猜谜语吗?怎么玩的?
——小结:谜语有谜面和谜底,有人说谜面,有人猜谜底。
2、今天我带来了一样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用猜谜的方法请
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图谱“?”)
(评析:从幼儿猜谜的游戏经验切入,激起下一环节中倾听猜谜的兴趣。)
㈡多种形式猜谜,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1预设第一次清唱猜谜。
⑴清唱谜面,将“啥玩具”替代“拨浪鼓”。
师:这次我把谜面唱出来,仔细听!
⑵幼儿猜谜底。
师:猜猜是什么玩具?
A预设猜错:你为什么猜……?(师用清唱方式回应并反问:
那是“……”这样吗?)
B预设猜对:为什么猜拨浪鼓?谜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据回
答师及时演唱回应)
⑶过渡语:谜面的每一句话都和谜底有关,要把每一句话结合起
来想。
2、预设第二次结合动作演唱猜谜。
⑴随伴奏音乐动作提示并演唱谜面。
师:我边唱谜面边给你们一点动作提示,请你们再来猜一猜。
⑵梳理谜面蕴含的三大特点。
师:我唱的谜面里说这样玩具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根据回答演唱梳理三个特点:A脸蛋儿圆,B戴耳环儿,C摇起头儿唱的欢)
⑶幼儿猜谜底
⒊随乐边唱边画,揭晓谜底
⑴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画(简笔画替代问号)
师:谜底揭晓的时刻到了,认真听、仔细看到底什么?
⑵(出示实物拨浪鼓)师:原来我带来的玩具就是拨浪鼓。拨浪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老师小时候,甚至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玩过吗?试一试?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范唱融入到层层递进、形式丰富的猜谜游戏中,既激起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又发展了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到了猜出谜底“原来如此”的惊喜和快乐。另外教师范唱中注重了京腔京韵的风格体现,既丰富了幼儿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感受能力,也为“儿化音”这一难点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铺垫。)
㈢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1、教师动作表现拨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们把谜底唱一唱吧!
2、根据幼儿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来提示你们演唱吗?用什么
提示?动作?画画?
3、同伴互助演唱:猜谜语一定要把谜面唱清楚了才能让对方猜,
现在哪里还有点不明白,不敢唱的,赶快问哦!
(评析:学唱歌曲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
了幼儿学习的方法习得,如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为幼儿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㈣感受并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1师:这是一首京味的民间童谣,有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像
这种有京剧韵味的都称为京歌,这首拨浪鼓就是一首京歌,京歌的发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儿化音的特点,就是在有些字的后面紧紧地跟着一个“儿”字,就像歌曲中的脸蛋儿,舌头卷起来就能唱出来,有趣吗?
2、再次倾听歌曲,学学唱唱儿化音
⑴师:歌曲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儿化音的发音呢?我们仔细来听
一听。
⑵听到哪几个舌头卷起来唱的儿化音呢?来学一学。(幼儿尝试
唱出“儿化音”,如“耳环儿”“左一个儿”“右一个儿”)
⑶师:那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京歌《拨浪鼓》,要把歌曲里具有
京味的儿化音唱出来,还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唱清楚!
(评析:本环节中及时介绍歌曲特点,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间传统京歌的特点,丰富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粗浅知识。通过学舌游戏来激起幼儿表现歌曲京味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副歌部分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1、初步感受拨浪鼓咚吧咚吧的声音和节奏
⑴拨浪鼓摇起头儿唱的欢,它会怎么唱呢?我们听一听!
⑵倾听歌曲后半段副歌部分
⑶师:拨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拨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师:它的歌声有节奏吗?我们再来听一听,用身体动作跟着节奏拍一拍?
2、玩切西瓜游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⑴征询玩拨浪鼓的方法
师:你们想玩拨浪鼓吗?可只有一只拨浪鼓,这么多小朋友怎么玩呢?
⑵师示范通过切西瓜游戏决定玩拨浪鼓的人:幼儿站在椅子后面,
演唱前段,后段随节奏拍手,师在后面边摇拨浪鼓边走,最后一个音将拨浪鼓切向两个孩子中间。
⑶提问明确游戏规则
A明白什么游戏了吗?我在什么时候切西瓜?
——最后一个“咚”切西瓜
B切开西瓜的两个孩子要做什么?哪个孩子可以玩拨浪鼓?
——追逐胜利的孩子做打鼓点摇拨浪鼓的孩子,游戏继续
⑷游戏二至三次:A摇拨浪鼓的孩子点评一下大家的演唱?B你们对拨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评析:“切西瓜”的游戏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节奏,乐在其中地一次次的复习演唱,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整性。
师:刚才我们又唱又玩了拨浪鼓,但那只是《拨浪鼓》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休息一下,我们来欣赏完整的歌曲《拨浪鼓》吧!
(评析:最后环节给幼儿完整欣赏的机会,是对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能激发幼儿对《拨浪鼓》完整歌曲的欣赏和表现兴趣和欲望。)
活动反思:
1.合理选择和处理民间音乐作品。
《拨浪鼓》这首传统民间音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信息,但不是要让幼儿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舍取。就如本歌曲中,删减了歌曲的后半部分,保留了歌曲的前半部分,不仅保持音乐作品原有的京歌风格,而且歌词中生动的体现了拨浪鼓的形象,富有童趣。从活动效果看,难易适度,民间特色浓郁,幼儿的学习兴趣浓郁,可见这样的选择和处理是适宜有效的。
2.巧妙选择和运用方法策略。
《纲要》指出“育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本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三种民间游戏策略(即猜谜游戏、学舌游戏和切西瓜游戏),十分契合歌曲的民间童谣的风格特点,均属于民间传统文化范畴。
猜谜游戏——激起好奇心,体现重点。在感受旋律、学习歌词环节突破了以往图谱学习等方法,巧妙通过猜谜游戏进行。幼儿越猜不出越有再次倾听的愿望,老师就追随孩子好奇的心理,通过清唱谜面——结合动作提示演唱——简笔画演唱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给予孩子充分欣赏感受的机会,熟悉旋律,掌握歌词。
切西瓜游戏——满足好玩心,体现侧重点。歌曲中副歌部分“咚吧咚吧”的节奏生动地体现了民间玩具拨浪鼓的有趣好玩。结合幼儿熟悉的切西瓜游戏,自然地感受了节奏,巩固演唱歌曲,体验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学舌游戏——顺应好模仿,解决难点。歌曲京歌的特点明显,如何让幼儿感受、表现京味,我主要是抓住了歌曲中“儿化音”这一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是最适合孩子模仿学习的。通过请幼儿听辨寻找歌曲中的“儿化音”,在互相学舌模仿中,孩子们觉得十分有趣,演唱时也会感觉与众不同,更乐于模仿表现。
《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拨浪鼓发出声响的原因,与其他鼓的不同之处。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拨浪鼓的方法。
接触、了解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拨浪鼓的文化、历史及制作方法。
拨浪鼓造型的创新、制作的精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说说你知道的鼓有哪些?它们是干什么用的?说自己见过的各种鼓。激发兴趣。
作品欣赏提问:拨浪鼓由哪几部分组成?欣赏并思考。
回答了解拨浪鼓。
汇报研究
1、拨浪鼓由几部分组成。
2、拨浪鼓的装饰。
3、拨浪鼓的制作材料。
学生制作用给的材料制作拨浪鼓,简单装饰。学生做作。学习制作方法。
展示交流选择作业展评。学生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制作能力。
教学反思:
学生特别喜爱拨浪鼓,能利用材料制作拨浪鼓。
《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建构实心圆的基础上添加直线表现拨浪鼓的造型。
2、能选择一、两种喜欢的颜色表现作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建构活动,体验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建构实心圆、直线的经验,认识并玩过拨浪鼓。
2、物质准备:实物拨浪鼓若干,各色雪花片,半范例,辅助材料(绳子、珠子),背景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1、观察实物拨浪鼓,感知拨浪鼓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玩拨浪鼓,引起活动的兴趣。
(2)观察感知拨浪鼓的外形特征。
教师:“拨浪鼓是什么样子的?”“鼓面是什么形状的?”“鼓上还有什么?”
小结:拨浪鼓的鼓面是圆圆的,两边拴着敲鼓的小珠子,下面还有个直直的小把子,可以拿在手上转着敲。
2、幼儿讨论拨浪鼓的建构方法。
教师:“你会用雪花片插拨浪鼓吗?”“鼓面可以怎么插?”(请小朋友试一试。)
小结:小朋友在一片雪花片的周围插满,插两圈,就成了圆圆的鼓面,再在鼓面下接一个直直的小棍就成了拨浪鼓,别忘了还要拴上两个小珠子哦!
3、幼儿建构拨浪鼓,教师观察指导。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尝试将实心圆插紧,表现出拨浪鼓的造型。
鼓励幼儿用漂亮的颜色建构拨浪鼓,并会拿一片插一片。
4、评价:展示作品,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插两个鼓面串起来的拨浪鼓,激发孩子们插雪花片的兴趣。
《拨浪鼓》教学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原声和回声图1-8。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
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和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