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推荐4篇】

时间:2016-08-06 04:45: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七年级历史教师需要对下半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详细规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历史,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我将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侧重于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其次,我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历史知识和启发。同时,我还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此外,我还将注重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历史文化活动和实践项目,如参观博物馆、写作历史文章、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围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展开,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创新多样化、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愿我们在这一学期的历史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在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之际,作为七年级历史教师,我将制定下半学年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历史教育。

首先,我将注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进行精心设计。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着重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历程。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其次,我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同时,我还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此外,我还将注重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历史文化活动和实践项目,如参观纪念馆、写作历史小说、参加历史研究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围绕近现代中国史展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提高和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希望我们在这一学期的历史教学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7、8、9、10)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50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一、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五、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3.1——3.5 1课,2课 2

  2、3.8——3.123课,4课 2

  3、3.15——3.19、5课,6课 2

  4、3.22——3.26 7课8课 2

  5、3.29——4.2 月考 2

  6、4.5——4.9 9课,10课 2

  7、4.12——4.16 11课,12课 2

  8、4.19——4.23 复习 2

  9、4.26——4.30 期中考试 2

  10、5.3——5.7 13课,14课 2

  11、5.10——5.14 15课,16课 2

  12、5.17——5.21. 17课,18课2

  13、5.24——5.28 月考 2

  14、5.31——6.4 19课,20课 2

  15、7.7——6.11 21课,22课 2

  16、7.14——6.18 期末复习 2

  17、7.21——6.25 期末复习 2

  18、7.28——7.2 期末考试 2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