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6-04-07 09:15: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首先,我会通过实际示范来引入这个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我会准备一个透明的圆柱模型,里面填满了小颗粒,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模型并讨论如何计算其中颗粒的数量,引出体积的概念。

接着,我会通过数学公式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认识。我会首先引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度的概念,然后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πr^2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我会通过实例演算来说明如何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圆柱的体积,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例如,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圆柱容器的实际尺寸和要装入的物体的体积,让他们计算这个物体是否可以完全放入容器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来巩固学生对圆柱体积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并计算出这个场景中圆柱的体积。然后,学生需要向其他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度,然后让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圆柱的体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圆柱体积计算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拓展对圆柱体积的理解。例如,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圆柱的截面图,让他们通过这个图形来计算圆柱的体积。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他们从数学原理上理解这个公式的产生。我会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简单的代数推导,让学生能够明白为什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场景,让他们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三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

  (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案《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3

  0.58

  52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四.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结果保留π)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容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获、发现不足,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六.布置作业

  1.A册习题2.7

  2.拓展练习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

  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