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学反思 篇一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游泳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在游泳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游泳教学中存在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水性、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有些教练却一刀切地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有些学生学得很慢,甚至失去了对游泳的兴趣。因此,教练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泳中找到乐趣。
其次,游泳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水上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练却忽视了安全防范措施。例如,有的游泳教学场所没有设置警示标识,没有配备救生员,甚至没有急救设备。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发生意外。因此,教练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第一。
最后,游泳教学中的教练素质也需要提升。有些教练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不够关心,甚至出现态度恶劣的情况。这种教练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他们对游泳的兴趣。因此,教练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总之,游泳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内容,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游泳带来的乐趣和健康。
游泳教学反思 篇二
游泳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游泳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游泳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有些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游泳教学设施陈旧、设备不全,甚至没有专业的游泳教练。这导致学生无法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游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游泳教学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游泳教学中存在着对游泳技能的单一培养。有些教练只注重学生的游泳速度和技巧,忽视了游泳的其他方面,如水性、水下适应能力、自救能力等。这导致学生在真实水域中面临危险时无法有效自救,甚至发生溺水事故。因此,教练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水性和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水中自如游动。
最后,游泳教学中缺乏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结合。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方式,与其他体育项目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将游泳与潜水、救生等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同时,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和体验。
总之,游泳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内容,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和安全意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游泳这项健康的运动方式。
游泳教学反思 篇三
游泳课是一项集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体育课。经常游泳对提高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能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
小学生的游泳课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总结,在教学上我采用了以下做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因为小学生一提马上要下水就兴奋得不行,在你要教他们做准备活动和进行一些陆上练习时,他们已经急不可待了,他们很难集中注意来听你的讲解和完成你安排的练习,所以在一开始下水时,我都会先让他们按要求玩玩水。一来满足一下他们急切的玩水欲望,缓解一下他们的心情:二来也可以趁机试试水性。这样做利于学生能很快静下心来和教师一起学习游泳技术。
2、分组教学,我校学生游泳的技术水平到了中年级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因为学生对技术的领悟,受学生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则是中途转学来的学生,他们在原来的学校就根本没有开设游泳课,当然也就谈不上游泳学得怎么样了。在这种情况下,分组教学是必须也是最好的选择。在教学中,我则是先让会游的同学,给他们下达一定的游泳量,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间要怎么休息?如何调整节奏让他们自行安排。这也体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环。我则把重点放在指导部分不会游的学生身上。多给指导,多给关心,这样也好让他们早日跟上同班同学的水平。
此外,动作学习的秩序安排也非常关键,安排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在教学秩序安排上,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1、初学者先熟悉水性再学泳式动作。
游泳与在陆上活动有很多不同:首先是活动环境不同。由于水有浮力,有压力,阻力也比空气阻力大很多。初学者乍一下水会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移动困难,因而心里紧张害怕。其次呼吸方法的不同。再次就是身体运动的动力不同。在陆上动作是利用固定的支撑反作用力使身体运动,而游泳是在一种不能作为固定支撑的液体中运动。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初学者开始学游泳不是先学哪一种泳势,而是要先到水的环境中去,感受水的浮力、压力、阻力。掌握水中行走、浸入水中、呼吸、浮体、站立等,从而为学习各种姿势的游泳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先学腿部动作,掌握水中平浮。
自由泳时,身体俯卧于水面,由于身体的上半身浮力大于下半身,腿会下沉,为保持身体平浮,须先学会腿的打水动作,使双脚取得水的支撑反作用力,既可推动身体前进,又可使腿部不下沉。
3、先陆后水,以水为主。
先在陆地上进行模仿练习。在陆上进行模仿练习可以利用视觉,看清动作路线、方向、结构,自己做得是否正确,随时可以改正。在陆上初步体会了动作要领之后,就要及时转到水中练习,经过水中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当然,这仅是一些经验总结,至于游泳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去反思的。
游泳教学反思 篇四
说点我对游泳的感受吧,业余爱好者游泳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会姿势,初步掌握“蝶、仰、蛙、爬”四种泳姿,专业运动员有教练指导1年即可,业余爱好者通过模仿或看视频资料3—5年可学会。有关该阶段的学习资料很多,包括呼吸、打腿、划臂、压胸、转髋等等。
第二阶段:找到水感,当你觉得初步掌握了四种泳姿的动作基础,但仍然感觉游不快,或者很费力时,你就该到第二阶段了。此时再一味的模仿专业运动员的姿势是不会有提高的,反而把自己带入了动作误区。
一个人的感觉是天生的,但是水感绝对是后天培养或者说是后天激发出来的。
该阶段的学习资料很少,因为感觉是不好描述不好量化的。
业余爱好者找到水感可以从自己最擅长的泳姿入手,先让自己的游速慢下来,充分体会每个动作完成后在水中的漂浮前进过程,感受水流过面颊、流过胸前、流过腰腹、流过髋、流过大腿、小腿甚至脚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单要体会身体正面水流,还要体会身体背面水流摩擦身体的感觉,我是用爬泳和仰泳交替练习来体会水感的,如果你身体的某部分感觉不到水,大多是应为你这部分肌肉太紧张不放松造成的。
体会水感的过程每个人不同,我的建议是先体会胸、背水感,然后体会髋、臀部位水感,再然后是腰腹水感,再然后是大腿、小腿和肩部、面颊水感,最后是脚掌与手心。总之是从躯干到四肢的顺序。
那么,我们在水中怎么做才能体会水感呢?
比方说体会胸、背水感,以爬泳为例:
首先将游速慢下来,将精神集中于胸部,在一次划水中(从开始划水到前冲漂浮结束,下一次划水前),轻微下压胸脯,感受水流过胸部时对身体的摩擦,并且感受下压时水对胸部的浮力,这种浮力越大表明下压的幅度越好,此时胸部也处于最佳的流线形状态。在这里要说明,要经常改变你游进的.速度,按水流过胸前的速度不同来改变胸部下压幅度进而体会水对胸的最大浮力,此过程就是体会胸部水感的过程。
当胸部经常感觉到水的冲击、上浮力后,就会按照你游进的速度、水流的变化做自适应的下压和上抬调节,总体感觉就是胸下的水一波一波、连续不断的流过胸部。
其它身体部位的水感获得也同胸部水感获得一样,不详述。
体会水感的要点:
1、体会水感时身体尽量放松、拉长,上面提到的下压确切地说应该是前拉下压。
2、体会水感时所说的放慢泳速确切地说应该为降低划频,但每次划水的力量与速度可以经常变化,以体会在不同游进速度下水对身体的摩擦与浮力的不同,其目的是找到流速不同的水流对身体摩擦与浮力的不同,从而提高身体对水的自适应性。
第三阶段:水感动作,可以说人在游泳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个无止境的阶段。但是当你身体某一部位获得水感后,身体根据水流的速度自适应来调节身体前进的动作,此时的动作才是最适合你自己的动作,并且你的动作也会随速度的变化而有微小改变的。
我体会到的学习游泳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动作命名:游泳学习资料是按人在陆地上的行为动作来命名游泳的技术用语,会给学游泳带来很大的动作误区。比方说“打腿、胸部下压、转髋、划水”所有这些用语都给人们潜意识中灌输了一个发力点的概念,其实水中运动似乎不应该有这个点。
“打腿”应该为“波腿”,爬泳、仰泳的双腿动作像两条摆动的海带,蛙泳的双腿像游进的水母边缘(这个动作人可以比青蛙做的更好),蝶泳双腿像尾巴。
“胸部下压与转髋”应该为“螺旋胸与螺旋髋”是一个“前拉下压”与“前拉上提”的动作。
“划水”用“拨水”更容易体会。
2、对速度的追求:就像人们按陆地上的动作命名游泳动作一样,游泳比赛也是比速度。
在陆地上,对速度的追求源于速度决定了大多数动物的扑食与生存方式。但在水中从来没看到两条鱼按着直线比拼谁游的快。一个泳者对速度的追求往往让人丧失了水感,在水中是游起来而不是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