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

时间:2016-03-03 03:23: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要下雨了》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

2.能够朗读《要下雨了》这首诗歌。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

1.朗读《要下雨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3.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

2.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准备:

1.诗歌《要下雨了》的课文。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

3.音乐播放器、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学生猜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引出下雨的话题。

2.学习诗歌:学生跟读《要下雨了》,老师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情感体会: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下雨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4.朗读练习:学生小组朗读《要下雨了》,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5.情景描写: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朗读《要下雨了》。

2.听取学生描述下雨情景的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要下雨了》中的比喻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要下雨了》中的比喻和意象。

2.描述下雨的情景。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2.描述下雨的情景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1.诗歌《要下雨了》的课文。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

3.手工制作下雨的道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下雨的场景,让学生猜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引出下雨的话题。

2.学习诗歌:学生跟读《要下雨了》,老师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想象练习: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下雨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下雨的道具,如纸雨伞、雨滴等,增加学生对下雨的认识和体验。

5.情景描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可以借助手工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对诗歌中比喻和意象的理解程度。

2.听取学生描述下雨情景的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了解学生对下雨的认识和体验。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三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图片的天气和兔子的动作,说一说什么是“阴沉沉的”?“腰”在哪里?怎么做“伸腰”的动作?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

  (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

  (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介绍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 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