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矩形》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矩形。
2. 学生能够理解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矩形。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准备:
1. 直尺、量角器、铅笔、彩色笔等绘图工具。
2. 准备好展示板或黑板,以便向学生展示画矩形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矩形的形状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矩形的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让他们理解矩形是一个四边形,有四个直角。
3. 演示: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一个矩形,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反复练习画矩形,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否正确。
5. 巩固:让学生相互交换练习纸,互相批改,加深对矩形的理解。
6. 拓展:鼓励学生尝试画出不同大小和比例的矩形,提升他们的绘图能力。
7. 总结:让学生总结画矩形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矩形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绘图能力和几何概念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矩形的应用和意义。
《画矩形》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用直尺和量角器画矩形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矩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矩形。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矩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直尺、量角器、铅笔、颜色笔等绘图工具。
2. 准备好练习纸和展示板,以便向学生展示画矩形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回顾矩形的定义和特点,引发他们对矩形的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一个矩形,让他们掌握画矩形的方法。
3. 演示: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出一个矩形,并指导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画矩形,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否正确。
5. 拓展: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形状和比例的矩形,提升他们的绘图能力。
6. 运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矩形的例子,如图书、电视机等,加深对矩形的理解。
7. 总结:让学生总结画矩形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矩形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绘图能力和几何概念方面都有了进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矩形的应用和意义。
《画矩形》教学设计 篇三
《画矩范本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矩范本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学习如果是件玩乐的事情,那将充满无限魅力。而反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虽然年年都有所改进,但总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跳不出线性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框框,多是字典式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如果捧着这样的教材走进课堂教学,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强烈地探究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即在备课中,取教材可取之处,加以讨论、修改和加工,把其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形式;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现场开发”,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所生成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是我在《画矩形》一课中所做的尝试。
教材分析:
《画矩形》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应该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椭圆”工具了,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教材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身和车窗,因为有前面两课的知识的铺垫,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
对于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可以通知知识的迁移来解决,这样不但复习了画正圆的方法,而且解决了问题。
教材的第三部分,画车窗是对椭圆工具的复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使用先画出图形,再用“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来画大卡车,就是完全可以的,教师应加以肯定。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本课知识点较易,学生掌握应该不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学情分析:
尽管“矩形”和“圆角矩形”是本课新介绍的两种工具,但是由于学习通过前两节课已经熟练掌握了“椭圆”工具,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师只需作少许概括总结即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可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帮助掌握得比较慢的同学。
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
4、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设计思路:
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听,什么声音?哈哈,是我们可爱的多多,乘着大卡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指名生汇报: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组成的。
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设计意图:书本教材的文字对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就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而言,平淡的指导式教学形式更是最枯燥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对教材的开发,首先重点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学习内容趣味化。我结合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这一卡通形象。将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这次,“多多”奇怪地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现在大屏幕上开车的结构组成。
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会画长方形和圆角长方形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
师:是不是只要会画这四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呢?答案是……
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让人肯定很担心。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汽车修理师,找找下面几辆大卡车中哪些部件需要“修理”。
指名学生演示画第4幅图中的轮子,提醒学生两个车轮要画得同样大小,引导学生一边使用Shift键,一边注意观察状态栏内信息。
把要修理的部件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说说看,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设计意图:
小学课程设置里有艺术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画画,它的目的肯定与艺术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差异的。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置,是为前面的操作系统知识教学提供一个缓冲、消化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画图的过程中,娴熟运用鼠标,进一步熟悉windows窗口程序的各种常规操作。但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就足够了吗?这样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技巧的教学,更为重要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技巧掌握了,我们不能说他的信息素养就高了,这里有个“运用”的过程。如何思维缜密地将这技巧用于精确地表达自己所想传递的信息,这也尤为重要。所以,就有了这“小小汽车修理师”这一环节。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过程中,也曾为此环节是放在学生自己画卡车之前还是之后有过思考。最终决定是放在之前。固然实践出真知,但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会占有主导地位。严谨的思维习惯的培养,还因正面引导为主。
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自己来画出这辆大卡车。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助。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评价。
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好了,大卡车造好了。任务完成。那么多多乘着大卡车去做什么呢?原来,它要搬家。要搬哪些东西呢?
生答: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
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己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技能实践。很多学生在技巧掌握后,对于巩固提高并不是很感兴趣。在前一阶段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已经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这时,“多多”的再次使用,猜猜坐着卡车的它来做什么,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
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
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
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
学生3:我准备在书橱上添加画一个闹钟。
学生4:我准备在冰箱上添加画一个花瓶。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老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师生共同评选出今天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颁给“艺术多多”章。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间的互相比较、品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艺术多多”奖章的颁发,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必将给予其进一步学好本门课的信心。而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