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优秀4篇】

时间:2012-07-05 05:24: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探讨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二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以下是我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究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启发: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

3. 实践: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我相信学生们将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三

  一、教材简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deg。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难点:

  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1、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四、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82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这种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课本82页例3情境图。问: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1、4cm、5cm、6cm3、4cm、4cm、6cm

  2、3cm、3cm、6cm4、3cm、2cm、6m

  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2)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同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radic”。(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3、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