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教学反思【精简5篇】

时间:2018-07-09 07:26: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题。其中,元代传世名作《伤仲永》就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教学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伤仲永和董解元的真挚友情,展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伤仲永和董解元之间的友情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被利益、地位等因素左右,真正的友谊已经变得稀缺。通过伤仲永和董解元之间的友情,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应该是无私、真挚的,而不是基于私利的。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影响。在《伤仲永》中,伤仲永因为父母的命令而无法与董解元成为伙伴,最终导致伤仲永悲痛欲绝,甚至赴死。这种情节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真实,不被外部规则所左右。通过这种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伤仲永》虽然是一部古老的文学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关于友情、人性、命运等问题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迷失在功利、虚荣等表面的追求中,忽略了人性的本真。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伤仲永》的主题和意义,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真谛,珍惜友情、珍惜真挚的情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之,《伤仲永》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坚定信念。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善用这样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成长,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才。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篇二

《伤仲永》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深度的文学作品,通过描写伤仲永和董解元之间的友情,展现了人性的真挚和温暖。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功利和利益所左右,忽略了真正的情感和友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伤仲永》这部作品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伤仲永和董解元之间的友情来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珍贵和可贵。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利益、地位等因素而疏远甚至背叛朋友,真正的友情已经变得稀缺。通过《伤仲永》这部作品,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友情应该是无私、真挚的,而不是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培养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友情。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伤仲永和董解元对命运的抗争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伤仲永》中,伤仲永和董解元虽然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但他们却坚守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展现出人性的高尚和力量。通过分析这一情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充满变数和挑战,但只有坚守信念、珍惜友情,才能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伤仲永和董解元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在《伤仲永》中,伤仲永是一个内心深沉、忠诚坚定的人物,而董解元则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物,两者性格迥异却又相辅相成。通过分析这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珍惜每个人的独特性格,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价值观。

总之,《伤仲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深刻思考的文学作品,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勇气。希望教师们能够善用这样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成长,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才。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篇三

  每教学一篇课文时,我常于课前、课中、课末腾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提问。从以前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提问一般是局限于课文本身范围内的。教完《伤仲永》一文时,我照样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我心想,按教学设计,同学们经课堂的认真学习,已经达到了要求,我的教学任务也已完成,同学们大概也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想到高拓同学高举着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方仲永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一怔,说实话,这问题我心里也没底,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学生有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得。于是我马上说:“高拓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又有趣,哪一个同学能回答?”话刚一出,竟有几个同学先后举手。峥嵘同学说:“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拉着他到处拜访人,四处赚钱,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亲。”小敏同学接着说:“才不是,他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拜谒,同县人都赞不绝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这时我顺水推舟说:“要是你们是方仲永,心里会怎样想?”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说要逃脱父亲的控制的,有说要恳求父亲让他学习的,也有说要用道理劝说父亲让他学习的(因父亲毕竟没读书,目光短浅)……最后我请大家综合出一个较好的办法:劝说父亲,请父亲的长辈来做工作,让“我”继续学习。看看水到渠成,我趁机说:“既然大家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应该更努力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同学们齐声回答:“好!”

  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要是以前教师可能经常寻找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抛出了),而在于在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事又使我想到,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什么大问题了。这次高拓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它超出了我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同学的思维有时是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的。它让我深感到,一个责任心强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及时给予鼓励、引导。请随时提供给同学畅所欲问、畅所欲答,尽其所未尽,知其所未知的学习空间吧!要知道,超常的思维更能有超常的创造,“节外生枝”花更艳!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篇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我们做教师工作的亘古不变的探究话题。

  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述了金溪民方仲永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过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资绝顶聪明,“邑人求之”,“以钱币乞之”,可见其诗影响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学”,真乃短视!天才的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学”。方仲永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天赋极高的人也需要在艰苦的学习训练中培养出来。

  对《伤仲永》一课的讲授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我班有不少聪明的学生,令人痛心的是: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惹事生非和高年级学生走得很近。基于这样的班情和现在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聪明与勤奋之间的关系——业精与勤荒与嬉。

  课前,我要求学生对课文题目、作者作品文学常识、课下注释、课文进行了全方位的预习。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这些环节进行得很顺利。为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计对比骆宾王七岁能做诗,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之一,世隶耕的仲永五岁就能书诗四句,可最终落个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的下场。这两个人同样都是幼年天资过人,可结局却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话刚说完,班上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激烈地讨论起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父利其然也,曰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又进一步引导,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这的确是他蜕作众人的原因。可是作者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观察到学生面露难色,便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研讨,最终也完成了学生任务。针对学生特点,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结合自己的立场。谈谈体会,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本节课,我通过讨论、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天资不聪明的人,更要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字词的翻译我只好布置给学生课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归纳交流。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篇五

  教完《伤仲永》一课,感觉其中的生活扩展非常必要。我是这样处理的:当同学们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痛惜不已时,我向同学们发问:“仲永泯然众人,谁的责任?”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有人说:“父亲应该负责任。他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也有人反驳:“他们家世代种田,怎知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人说:“仲永应该负责任。既然四五岁的时候就会哭着找父母要书写工具,并出口成章,俨然一个小神童,那为什么不向父亲要求继续学习呢?”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又问:“你父母在你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尽到责任?在求知、成长的过程中,你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就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展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路到底应该如何去走?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即使你是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天才也会变庸才的。我想,这样的学习一定会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精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