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篇一
在教学《简易方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解决简单方程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初中生的《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整理、解方程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综合:进行综合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
1. 思维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相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掌握解决简单方程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篇二
在教学《简易方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一个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高中生的《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掌握解决复杂方程的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坚毅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2. 复杂方程的解法和技巧。
3. 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建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深入讲解方程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实践: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建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 研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3.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相信学生可以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提高解决简单方程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篇三
《简易方程》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易方程》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
关键:
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方程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解方程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又如第2节中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成效,因而是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五、课时安排:
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
方程的意义
设计者史桂晓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正、公平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radic;”。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3、练习十一第1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