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间:2013-05-03 07:14: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随机事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之一。因此,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介绍随机事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硬币,让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每次抛硬币都是一个随机事件,不受人为控制。在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硬币正反面的概率,从而引出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其次,可以利用骰子来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比如,设计一个投骰子游戏,学生们轮流投掷骰子,根据点数大小来确定得分。通过游戏的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每次投掷骰子都是一个随机事件,无法预测结果,从而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

另外,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随机事件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通过调查学生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设计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学生使用手机的概率分布。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二

随机事件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一个“幸运抽奖”活动来介绍随机事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然后让学生抽奖,抽取到不同礼物的概率不同。通过抽奖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每次抽奖都是一个随机事件,无法预测结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其次,可以设计一个“扑克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准备一副扑克牌,然后设计一些规则,让学生根据规则计算不同牌型的概率。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学生可以感受到每次抽取扑克牌都是一个随机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概率计算的方法。

另外,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随机事件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通过调查学生们每天吃早餐的习惯,设计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学生吃早餐的概率分布。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

  概率是人教A版高一数学课本(必修3)第三章内容。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节作为学习概率的开始,基础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概率来衡量的,为此必须就首先承认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节教材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认识到随机事件的这种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就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在这之后,教材主要介绍如何用古典概率模型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其前提就是建立这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的反映,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种求概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

  二、教学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主要依据如下:

  1、从本节知识的特点看,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比较抽象,要正确理解它,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育感情,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起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

  3、从学情看,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通过高一半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归纳概括过程,这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随机试验,以实现常规教学下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课程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有些奖金丰富得让人心动,实际上,中奖的概率也有大小。怎样计算呢?板演——“随机事件的概率”

  复习回顾: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二、新课讲解

  师: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出示幻灯片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针对训练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开场,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引发求知欲。由探究实际转入学科知识探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经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

  师:让我们先做两个简单的试验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1:抛硬币试验。

  学生活动:统计总试验次数,出现正面的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2:摸彩球试验。

  再次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概念。理论转入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消化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实现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实践得出数据: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进行实验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师:引入随机事件的统计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板演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如上:记事件A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则P(A).=0.5.

  这一数值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很有研究价值.

  师:举例,加细理解。明天下雨,手机合格率。提问:从定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

  理解定义: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频率”是随机的,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即“概率”

  3.随机事件的每一次观察结果是偶然的,但是在多次观察某个随机现象可以知道,在大量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4.0≤P(A)≤1.

  提问:怎样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强调:

  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对事件的条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统计所得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强调频率不是概率)

  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及当堂检测反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课堂小结。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时,它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

  (3)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的性质;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事件的分类;

  2、概率的定义;

  3、概率的性质

  (2)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通过观察实验数据,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一枚,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概率论的由来。(问题引入)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但数学家们思考概率论问题的源泉,却来自于赌博。传说早在1654年,有一个赌徒向当时的数学家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3局就算赢,全部赌本就归谁。但是当其中一个人赢了2局,另一个人赢了1局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赌博终止了。

  问:赌本应该如何分法才合理"这位数学家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但这个问题却让他苦苦思索了三年,三年后,荷兰著名的数学家企图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写成了《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这就是概率论最早的一部著作。

  我们知道赌博中有赢有输,可能赢也可能输。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可有不发生。那么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事情?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自学第13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事件分成三类:

  ②这三类事件的主要区别板书: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练习:

  (1)判断下列事件是什么事件

  (1)导体通电时,发热;

  (2)抛一石块,下落;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0C时,冰融化; (4)在常温下,铁熔化;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6)姚明投篮一次,进球。

  (2)课本第134页的练习1

  2、(幻灯片显示):硬币、乒乓球质量检查、种子发芽三个实验数据,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概率的存在规律:在一次试验中,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不是确定的,但是随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就会呈现一种规律性,即: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接近于某个常数,并在这个数

  数附近摆动。

  板书:(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3、根据概率定义推导随机事件概率的性质

  板书:()mPAn ,其中,0()1PA让学生思考()0()1PAPA和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巩固练习:课本第134页的练习2、3补充练习(幻灯片显示)

  4、课堂小结:

  ①学生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②教师补充完善,(幻灯片显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5、补充练习:随机事件由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分为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

  (1)举出一个小概率事件的例子。如:买一张彩票中特等奖。

  (2)举出一个大概率事件的例子。如:买一张彩票没中奖。

  (3)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吧?你会像农夫一样吗?为什么?

  (4)为什么彩票中奖概率那么小,还有那么多人买?

  板书设计: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事件的分类:

  2、概率的定义:

  3、概率的性质

  二、概率性质推导过程: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小学了解了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事件的概率。生活中概率大量存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节主要是了解随机事件和有关概念,教科书中设置了三个问题,通过问题1抽签试验和问题2掷骰子试验,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有些事件是必然发生,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在这两个具体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随机事件等有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一个事情是随机事件还是确定性事件。问题3是一个摸球试验,主要探讨随机试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相对大小的定性描述,并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判断。通过问题3,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很可能不同,并能够判断几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相对大小。通过这三个问题,为下一节概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3、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认识动手操作试验是验证得出结论的好方法。

  5、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教学方法

  动手试验 交流归纳

  五、教学媒体工具

  多媒体、乒乓球、扑克牌、骰子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见ppt)

  2、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小组内挑选3名同学来参加)。

  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然后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第三名.

  教师活动:引导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并归纳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活动二)自主探究(问题1)

  问题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准备了五张背面看上去相同的纸牌,上面分别标有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牌充分洗匀后,小军先抽,他在看不到纸牌上数字的情况下从中任意(随机)抽取一张纸牌.请思考以下问题: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会是0吗?

  (4)抽到的数字会是1吗?

  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试验,可以发现:

  (1)数字1, 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但是事先无法预料一次抽取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2)抽到的数字一定小于6;

  (3)抽到的数字绝对不会是0;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无法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例如,(1)“抽到的数字小于6”,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

  例如,(2)“抽到的数字是0”.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事先无法确定.

  例如,(3)“抽到的数字是1”,这个事件是否发生事先不能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操作、试验、思考、分析,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同步练习

  1.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xx;

  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8?达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达州新闻》”是必然事件

  B.天气预报“明天降水概率50%”是指明天有一半的时间会下雨”

  C.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S甲2=0.3,S乙2=0.4,则甲的成绩更稳定

  D.数据6,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2.(2018?长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40%”,表示明天有40%的时间都在降雨

  C.“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投中”为随机事件

  D.“a是实数,|a|≥0”是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技能:

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过程和方法:

历经“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数据处理—验证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特点以及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准确结论。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2、提出问题: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问: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设计意图:“摸球”试验操作方便、简单且可重复,又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做起来感觉亲切,有趣,并且容易依据生活经验猜到正确结论,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分组试验、收集数据,验证结果

  1、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其中一人把球搅均匀,另一人摸球并把结果记录在表1中。

  事件A发生的次数事件B发生的次数结果(指哪个事件发生的次数多)

  10次摸球

  20次摸球

  【设计意图:设计“10次摸球”和“20次摸球”,意在引起结果的变化。】

  2、小组汇报试验结果,教师统计结果填于表2。

  得到结果1的组数得到结果2的组数

  10次摸球

  20次摸球

  注:结果1指事件A发生的次数多,结果2指事件B发生的次数多。

  3、提出问题

  (1)“10次摸球”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的有几组?“20次摸球”的试验中呢?

  (2)你认为哪种试验更能获得较正确结论呢?

  (3)为了能够更大可能地获得正确结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对“10次摸球”得到正确结论的组数和“20次摸球”得到的正确结论的组数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增加摸球次数更宜于接近正确结论,本小节也可以让学生再进行“40次摸球”试验。】

  4、进行大量重复试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教师请同学们进行400次重复的“摸球”试验,教师提问:

  如果把刚才各小组的20次“摸球”合并在一起是否等同于400次“摸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试验的正确性?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把结果统计在表中。

  事件A发生的次数事件B发生的次数

  400次摸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动脑筋,想办法的学习习惯,明白小组合作的优势。】

  5、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提问:通过上述试验,你认为,要判断同一试验中哪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较大,必须怎么做?

  先让学生回答,回答时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不准确的用语,最后由教师总结:要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必须经过大量重复试验。

  【设计意图:本小节是教学难点,这个结论由学生得出,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6、对试验结果作定性分析。

  在经过大量重复摸球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于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其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本节课的归宿,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也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练习反馈

  1、一个袋子里装有20个形状、质地、大小一样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黑球,其它都是黄球,从中任摸一个,摸中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

  2、一个人随意翻书三次,三次都翻到了偶数页,我们能否说翻到偶数页的可能性就大?

  3、袋子里装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质地、大小、形状一样,小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如果小明5次摸到红球,能否断定袋子里红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怎样做才能判断哪种颜色的球数量较多?

  4、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均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海洋里”与“落在陆地上”哪个可能性更大?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