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牛教学设计
欣赏目标:
1、重点:欣赏2、3、4段优美的意境。
2、难点:体会唐朝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文明。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李汉荣系列散文《唐朝的山》、《唐朝的水》、《唐朝的墙壁》、《唐朝的韭菜》、《唐朝的狗》、《唐朝的牛》等。
二、初读文章。
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如何理解。
提示:“荒原”指少了一种环境,少了一种心境。一种唐朝的文明。
2、文章以“唐朝的牛”体现唐朝的文明。文章如何写牛?
提示:将牛、人、自然及诗结合起来写。
3、概括三幅图景。
第1幅图景:牧童吹笛图
第2幅图景:牛拉婚车图
第3幅图景:深情回顾图
三、精读、欣赏文章优美的意境。
学生小组讨论,选取一个画面,选取一个角度,欣赏2、3、4节。
提示:抓住文中重要语句和关键意象。读、画、批注。
1、朗诵第2节,现象画面。美在何处。
意境美:牛背上,牧童衔一枚柳笛,对着河流、新月、彩虹、远处的大人、对着牛,对着五月的村光吹奏。浓密的意象,由近及远,由物及人,由局部到整体,是笛声的涟漪一圈圈散开所触及的景物,合乎情理,思维缜密。
“牛听着,倒觉得……成为一幅名画。”
画面美:牛无忧无虑,人散步,悠闲,自然唯美——画面安详、宁静,人与自然和谐
牛——牧童——自然成为一幅名画
2、第3节牛拉的婚车寄托了那位女子的怎样的情感?
情感美:感情饱满地朗读“谢谢你,牛,就这样慢慢走吧……一个小女子慢慢走远的年华”
看清楚我青春的容颜——怀恋青春
看清楚老家的炊烟,在门口大槐树上转了几个弯,才慢慢散入屋后的远天?——依恋家乡
但愿千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一个小女子慢慢走远的年华——留念消逝的人生
牛——新娘——家乡寄托一段情
3、鉴赏第四节。自选角度。
意境美:“草色遥看近却无”、“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限想象,意境开阔,遍野春草。
情感美:牛吃饱后,就在原野上卧下,反刍一阵,觉得韶光不可蹉跎,就又站起来,在无垠旷野里漫步闲逛,向远方发出几声深情长哞……诗人走过去,回过头目送牛,呀,他们互相目送。牛与人深情回顾,牛具有人性美。诗与自然呼应,诗人产生诗情,形成诗。
构思美:是这遍野春草,养活了牛,也养活了诗歌的春色啊。
牛——诗人——春草成为一首诗
4、唐朝的文明包括哪些方面?
唐朝的文明包括和谐的环境,儒雅的人们,丰富的情感。
四、探究主旨。
1、为什么称现代社会为现代和后现代荒原?
自读品味、理解
这个世界的牛依然很多,但大致只有两类……它是真正的荒原。
提示:真正的牛死了,真正的诗死了,从而形成了真正的荒原。
如何理解三个真正的含义。
真正的牛——无羁无绊,是自然地亮丽风景。
真正的诗——无边的春色,诗人的闲情,
2、现代社会是真正的荒原,现代社会与唐朝比,少了什么?
环境——化学、商业、皮革、利润等物质生活第一位
牛——为商业利益而生生活中的物质欲望
人——少了宁静的心态无诗情画意的文化气息。
总结:真正的荒原少了遍野的春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人少了悠闲的心境,社会少了精神上的追求及浓郁的文化气息。
五、小结
李汉荣的《唐朝的牛》让我们了解了永恒的唐朝文明的一些美好的方面。那么我们生活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应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多营造一些人文气息。
六、课后拓展阅读
阅读李汉荣系列散文。这些散文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对美丽的,善良的自然界的
生物给予了崇高无比的赞美歌颂,揭示了本真生命的本质,我们人类要与山河、生灵万物共呼吸。
板书设计:
牛——牧童——自然成为一幅画
牛——新娘——家乡寄托一段情
牛——诗人——春草成为一首诗
唐朝的文明包括:和谐的环境,儒雅的人们,丰富的情感等。
教学反思:
李汉荣散文,大多通过对美好生态的诗意勾画、对人与自然对峙现实的揭示以及对和谐未来的`憧憬,表达出保护环境、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对《唐朝的牛》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文本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讲课过程中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景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教学时,注重文本内涵的深层解读。文本向我们展现了三幅图景:牧童吹笛图、
牛拉婚车图、深情回顾图。文本通过唐朝的牛让3幅图成为了一幅名画,寄托了一段情,成为了一首诗。这样文本就前后联系起来,文本体现的唐朝文明就显现出来了。
欣赏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本文有着诗一般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投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因此,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