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 篇一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是两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浓度。这两种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血液中蛋白质的技术。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γ球蛋白等。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可以确定各种蛋白质的相对浓度,进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蛋白质异常。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患者中,γ球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诊断和疾病监测的指标。
而免疫固定电泳则是一种通过电泳和免疫化学技术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特定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这项技术在诊断免疫系统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免疫固定电泳可以检测出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有助于确诊和疾病监测。
总的来说,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临床上是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 篇二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首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浓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这两种技术也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疗效。
其次,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免疫系统疾病的类型,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 篇三
姜 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沈阳 110004)
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09)02-
0014-03
1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组分
正常血清经电泳后可以很快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个区带,每个区带含有一种或多种蛋白成分,各区带的变化与疾病间有密切关系。利用血清蛋白电泳谱带光密度测定各区带浓度的百分比(%)。也可将各区带百分浓度与血清总蛋白浓度乘以绝对浓度( L)表示。参考值见表1。1.1 白蛋白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血浆白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 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低白蛋白血症,可见于以下几种原因:①白蛋白合成减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病。②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③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④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⑤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烧伤所致渗出性皮炎等。⑥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
入腹腔。
1.2 α1-区带球蛋白 ①α1-抗胰蛋白酶是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低血浆α1-抗胰蛋白酶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α1-抗胰蛋白酶缺陷易导致肺气肿和肝硬化。②α1-酸性糖蛋白,早期称之为乳清类黏蛋白,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急性炎症时增高, 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③α
1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9.
02.009
血清蛋白质是一类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功能广泛的化合物,在病理和生理情况下,各种血清蛋白的浓度和组分间的比例可发生改变。新鲜血清经电泳可精确并定量显示生理或不同病理状况下血清蛋白成分的特定变化。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可以直观地判断血清蛋白的分布全貌,对肝硬化、肾病
、各种肝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均有诊断价值,尤其对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更大。免疫固定电泳还能对多发性骨髓瘤准确进行免疫学分型。在全自动电泳仪问世以前,由于存在多种客观因素,不能对血清蛋白进行快速分析,影响因素也较多,在临床应用上就受到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血清蛋白电泳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能快速、准确地对血清蛋白进行分析,并且图谱清晰;结合免疫固定电泳,可准确地对多发性骨髓净瘤进行免疫学分型。
-脂蛋白,在严重肝病如肝硬化时明
显降低,妊娠及高雌激素血症时可轻度增加。④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可在大约80%的成人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的阳性率为50%,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1.3 α2-区带球蛋白 ①结合珠蛋白在血浆中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时相反应中血浆结合珠蛋白增加,当烧伤和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白蛋白丢失的情况下亦可见增加。血管内溶血和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时结合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此外,严重肝病患者结合珠蛋白的合成降低。②α2-巨球蛋白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是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合成,但当与蛋白水解酶结合为复合物后,其清除加速。在低蛋白血症时,其含量可增高,可能系一种代偿机制,以保持
表1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组分及其参考值
项目名称白蛋白(电泳)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英文缩写ALBα1α2βγ
参考值(%)
55~751.0~3.05.0~9.06.0~12.010.0~19.0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2009,16(2)
血浆胶体渗透压。妊娠期及口服避孕药时血浓度增高,机制不明。③铜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α2-糖蛋白,也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血浆含量增加,在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病综合征时,其含量往往下降。妊娠期、口服避孕药时,其含量有明显增加。该蛋白有助于协助Wilson病的诊断,即患者血浆铜兰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量增加。
1.4 β1-区带蛋白 ①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血浆中转铁蛋白质的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时转铁蛋白水平增高。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相反,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 则血浆中转铁蛋白正常或低下,但铁的饱和度增高。转铁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同时下降;在慢性肝病及营养不良时亦下降,可作为评价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注射可使血浆转铁蛋白升高。②血红素结合蛋白和游离血红素有特异结合能力,可配合结合珠蛋白对血红蛋白进行处理。当广泛溶血时,血浆结合珠蛋白耗竭,循环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降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两部分,血红素结合蛋白可与血红素可逆性结合,在血循环中反复利用,这是机体有效地保存铁的又一种方式。③β-脂蛋白负责主要功能脂类的运输。肾病或某些肠道疾病常可导致血浆蛋白丢失,由于肝细胞补偿性的合成增加,β-脂蛋白可有增加。④C4是补体成分,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可见升高。
1.5 β2-区带蛋白 ①纤维蛋白
原:纤维蛋白的前身参与凝血。也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当机体处于炎症或损伤状态时,纤维蛋白原可见增加。②C3:补体系统,属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可见上升;肝脏疾病时,由于肝细胞损害而偏低。③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可增高。1.6 γ区带球蛋白 ①IgG:抗体组分之一。肝硬化时IgG弥散性增高,风湿病IgG可见增高,而选择性蛋白质丢失和妊娠期及高雌激素血症时IgG略有降低。②IgA:抗体组分之一,肝硬化和风湿病时IgA 明显升高。③IgM:抗体组分之一,选择性蛋白丢失时IgM增加,风湿病及肝病初期IgA可增加。④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敏感指标,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迅速显著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2 000倍。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特别在炎症过程中,随访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
升,表现为肝硬化所特有的慢性肝损害型蛋白电泳图谱。随着肝病的发展,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逐渐下降,γ-球蛋白的含量逐渐上升。肝硬化患者由于IgA的增加,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出现快γ球蛋白,使得β和γ-球蛋白连接在一起而不易分开,可见β-γ桥,是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的特征。2.2 肾病综合征 血清蛋白泳图型主要特征是白蛋白明显降低,α1-球蛋白轻度增加,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γ-球蛋白降低。由于白蛋白等小分子蛋白选择性地漏出,α2-球蛋白及IgM脂蛋白等大分子残留在血中,致使白蛋白比例减少,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β及γ-球蛋白亦可下降。慢性肾炎急性期α-球蛋白可增高,有时合并γ-球蛋白轻度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明显下降,可出现严重倒置 。
2.3 炎症 由于白蛋白是负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或应激反应时减低;同时由于蛋白分解亢进,而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显著增加,故电泳图谱的显著特征为白蛋白降低,α1- 、α2-球蛋白增加,β-球蛋白、γ-球蛋白无变化;当炎症转为慢性时明显升高。2.4 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生浆细胞病时,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和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可出现结构单一的M蛋白在蛋白电泳时呈现出一个色泽深染的区带,此区带较多出现在γ区或β区,偶见于α区。此类情况可以进一步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加以鉴别。
2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
分型及其特征
慢性肝炎、肝硬化α2-球蛋白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肝损伤导致结合珠蛋白合成降低所致,而肝癌α2-球蛋白显著上升,在与恶性肿瘤时细胞分裂增加,产生的多种“急性相反应物质”蛋白群集中于α2-球蛋白区有关,表现为应激反应型蛋白电泳图谱分型,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后白蛋白显著下降,γ-球/news/558C59812CC6237F.html蛋白显著上升,表现为肝硬化所特有的慢性肝损害型蛋白电泳图谱。2.1 慢性肝损害型患者血清电泳分析 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后白蛋白显著下降,γ-球蛋白显著上
3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用于鉴别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多克隆丙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年第2期(第16
种球蛋白血症,也是目前最广泛地用于鉴别M 蛋白的方法之一3.1 相关疾病 单克隆免疫增殖性疾病是一种源于前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增殖所产生的一种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M蛋白),M蛋白大致可分为恶性与良性(意义不明)两大类。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系指正常人血清中出现M蛋白,而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本病一般无症状,可发生于50岁以上(5% )或70岁以上(8% )的正常人群中,与恶性病不同,本病的血清M蛋白水平一般不太高,不超过0.2 g/L,临床上不伴有淋巴细胞恶性增生的症状,不出现骨损害和贫血等。骨髓中浆细胞数不超过骨髓细胞总数的10%,且形态正常。仅少数患者有可能转变为恶性病。
恶性浆细胞病系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Ig)的淋巴样浆细胞和B淋巴细胞过渡增殖引起的一组疾病,以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Ig或轻链或重链片断为其临床特征。多发性骨髓瘤(MM) 、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均属于恶性浆细胞病。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肿瘤细胞产生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受到明显抑制而显著减少。
3.2 临床应用 恶性浆细胞病的Ig显著增高,平均在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 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4倍以上(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10倍以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均超过恶性浆细胞病M-蛋白的诊断标准,即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IgG > 35g/L, IgA型多发骨髓瘤IgA > 20 g/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 > 30 g/L。而非恶性浆细胞病的IgG增高患者、IgA增高患者、IgM增高患者相应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小于正常上限的2倍。恶性浆细胞病的另两种Ig显著降低,平均浓度均在参考范围下限以内,有些病例甚至检测不到,含量为零,分泌明显受到抑制。而非浆细胞病另两种Ig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分泌均未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尽管个别恶性浆细胞病中M-蛋白的含量有未超过诊断标准的病例,但是另两种Ig受抑制却是肯定的。正常Ig由多株(克隆)浆细胞产生,所以血清蛋白电
泳γ区显示不均一的较宽的波形,而恶性浆细胞病血清蛋白电泳区带除M - 蛋白带显示高窄集中外,γ区其余部分染色极浅,几乎无带。从另一方面说明正常Ig分泌明显减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恶性浆细胞病M-蛋白的判定有了深入的了解。在给病人做化验检查时,若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平均在90 g/L、球蛋白含量平均在59 g/L以上,3种免疫球蛋白中的一种显著增高并接近或超过恶性浆细胞病M-蛋白的诊断标准,且另两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减少并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密集高峰带、γ区淡染,进一步做免疫固定电泳,则可对M - 蛋白作出明确诊断。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用于鉴别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也是目前最广泛地用于鉴别M 蛋白的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泳技术尤其是免疫电泳技术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得到不断完善,已成为临床检验不可缺少的技术。
(收稿日期:2008-11-20)
?临床经验荟萃?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一点补充
郑维发
(湖北省公安县甘厂乡牧牛卫生室,434323)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09)02-
0016-01
滴注,都会遇到各种规格的制剂。教科书中规定,皮内注射0.1 mL液体中含青霉素50 U。笔者经反复观察,作以下补充。
80万U/支青霉素G钠加注射用水1.4 mL,稀释为1.6 mL;160万U/支青霉素G钠加注射用水2.8 mL,稀释为3.2 mL;400万U/支青霉素G钠加注射用水7 mL,稀释为8 mL。以上液体均含青霉素50万U/mL。用注射器抽取以上任何液体中的0.1 mL
(含青霉素5万U),加注射用水0.9mL。去掉注射器中的液体0.9 mL,剩余0.1 mL(含青霉素5 000 U),再加注射用水0.9 mL。再去掉注射器中的液体0.9 mL,剩余0.1 mL(含青霉素500 U),再加注射用水0.9 mL。用上述最后的液体0.1 mL(含青霉素50 U),可用于患者的皮内过敏试验,如结果为阴性,该支青霉素G钠可用于该患者。
(收稿日期:2008-12-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9.
02.010
在村卫生室中,需要使用青霉素的患者较为零散。根据青霉素皮试液需新鲜配制的要求,可一人一配制。但无论是肌内注射还是静脉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200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