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锁宝的棋局人生
乔老师,别人都这么称呼他。一是对他的尊敬,另一个原因是他在象棋方面的参悟到了一定的高度。 和乔老师认识,缘于报纸上“象棋经典残局”栏目。为了满足象棋爱好者的需求,报纸每周五都出一个“象棋经典残局”,他总是按时把棋谱传给我们,这让我们很感动。了解到他在去年首届满洲里市职工健身运动会上,智力项目中国象棋赛中获得第二名,而且在这个项目报名参赛的近六十名棋手中,他是唯一一位八旬老人。他在此次比赛中取得了五胜二和的战绩,同冠军积分相等,由于差小分而列为亚军。当时见证这些场次比赛的选手对老人敬佩不已,带着敬意近日记者走近了乔老师——乔锁宝,听他讲述了与象棋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开局,初遇象棋便结缘 乔锁宝是达斡尔族,193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鞍子匠屯。当时40来户达斡尔族人家住日伪黑暗统治下,过着人间地狱生活。农闲时,有一次找小朋友玩,看见他父亲和邻居老农在炕上对坐,向前平放着一张牛皮纸,四四方方地画着好多格子,老农手中还不时发出悠闲的敲击声,乔锁宝当时不知道他们两个在做什么,若干年后才知道大人是在下象棋。 第二次接触象棋是在1948年,当时土改,家境有些好转,农忙的时候还可请帮工。那时邻居养路工的老父亲来找帮工下棋,出于好奇就在一旁观看,乔锁宝对象棋有了一些了解。 第三次接触象棋是在1950年。那时他正在扎兰屯读初中,无意问看到宿舍糊天棚的报纸上刊载有关象棋内容的文章,并附棋图。经过仔细辨别才明白,原来那些人提到的棋谱还真有人研究,而且还可以进行比赛,是能登大雅之堂的游戏,于是对象棋的兴趣大增。而当时乔锁宝的母亲不让他沾象棋的边,认为那是在赌博。 课余时间学生有下棋的,乔锁宝也只是旁观,一是由于母亲反对的原因;另外还是信心不足,不敢上手下棋。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乔锁宝壮着胆,向学校里同学们认可的下棋高于窦老师讨教。当时窦老师会心一笑,然后设了一个棋局,在棋盘上摆好棋子后讲:红方有两个仕、两个炮,都占原位,没有帅。黑方只有光杆老将占中花心,红先胜,让乔锁宝得出正确答案后找他。可惜因毕业备考忙,淡忘了。此事成为乔锁宝象棋生涯的一桩憾事。 小时候的乔锁宝体弱多病,由于母亲的精心调养才捡回一条命。当时家境贫寒,母亲宁肯家徒四壁,也不愿向别人讨要一碗米,她刚毅的性格深深影响着病弱幼小的乔锁宝。虽然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母亲高尚的人格和坚强的经历,都是乔锁宝克服困难和乐观生活的指南。特别足在深谙象棋之道时,深刻体会到母亲的精神在棋手水平相当的中局打持久战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3年春,他在龙江县上了小学,开课不到三个月停办了。后来上了私塾,当时没有书,就蹲在有书同学背后和他们一起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同学还没学会的知识,乔锁宝已把小九九打得翻飞,《三字经》稔知于心。私塾老帅看到他的表现,亲自抄写了五部书送给他。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得到如此待遇,心灵中的温暖和得到的鼓励无法忘怀。他暗下决心,如果将来有能力一定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1950年,春耕困难,很多户人家都搬走了,三个村仅剩下十来户未走,乔锁宝家也融入了迁徙队伍。虽然几次二番地搬家换老师,但母亲一直没有中断他的学业,为乔锁宝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谈理想,淡人生。乔锁宝系统地接受了中学、高中的教育,对未来也充满信心,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回报妈妈的苦心培养。虽然紧张备考,班里的象棋爱好者也不下了,而乔锁宝还是挤出时间拿着棋主动与别人对弈,缓解压力,尤其在遇到难题时,他用象棋拓展崽路,每次都有意外收获。度过了充实的高中时光,他顺利地考入大学。 1957年党内整风运动开始。运动后期,乔锁宝被罗列编织的莫须有罪名劈头盖脸地扣压在身上,背着沉重的“黑锅”,走出大学校门,走向工作岗位。 中局,有棋相伴的岁月 无论是在求学的路上,还是经历苦难时以及参加工作后,他从未离开过象棋。在精神无依的时候,探寻象棋迷宫,算是他生活中最人的乐趣。他觉得从象棋里能悟出许多道理,教导他达观地热爱生活,用心地对待事业。 在整风运动时,他独自一人在灯下熬夜写材料“交待问题”,在大学象棋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而没有允许他参加更大范围的比赛,这是莫大的打击,因为对象棋的依恋是发自内心的。 在他人生中,工作与象棋交织共融。政治磨难的灰暗岁月,象棋文化丰富的内涵使他陶醉。虽然有的时候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一下起象棋那些痛苦就会远离,用乔锁宝的话说,象棋能疗伤,特别是能治“内伤”,所以他离不开象棋,他把象棋当作了挚友,没事的时候就研究它。 真正研究象棋是在退休后,因为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和组织职工象棋活动。乔锁宝在1984年任满洲里市中国象棋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之后组织了近百场比赛,每一场赛事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赛前,他要起草比赛文件,然后把厚厚的文件徒步送到各参加单位。如果负责人没在,他还要跑两三次,直至亲手把文件交到负责人手里,才放心。他觉得象棋文化的传承以及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象棋精英。 1990年春,满洲里市体育局邀请黑龙江省女队金牌教练孙志伟为满洲里棋艺爱好者指点迷津,在这个过程中乔锁宝有序地组织象棋爱好者与高手下棋,众棋迷一一上场学习交流,乔锁宝与其他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在比赛现场。有一位棋迷担心与高手交不上手,看到他急切的样子,乔锁宝想到年轻时候的自己,创造机会让他与高手对决,高兴得这位棋手跟在乔锁宝的后边连声道谢。在比赛激烈时,他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在下棋现场草草吃口饭又开始安排比赛。乔锁宝是裁判长,又是裁判员,在赛场内外奔忙,很少有机会坐下来。有人问他,组织这些活动没有经费,也不给报酬,为什么还那么热衷时,乔锁宝只足轻描淡写地说:“培养更多的高手也是喜欢象棋的方式。” 让乔锁宝难忘的是1996年在《满洲里日报》老社址前举办的一次象棋赛。在象棋协会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利用休息日在五道街室外挂大棋盘擂台赛。呼盟冠军高国安为擂主,刘淼鑫、宁志伟等六名副擂丰。曾在呼需狭冠军的土光法带领若干精兵强将也来助阵。看到这阵势,满洲里的象棋爱好者把象棋大棋盘围得水泄不通。当山东省青岛市前六名的王新国先上台直接挑战擂主高国安时,在场的象棋爱好者兴奋地助阵,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乔锁宝在大棋盘前用话简讲解对局实况,与众棋迷交流体会。一位观战的.棋迷说:“这样高质量的比赛少有,公开大棋盘讲解更是锦上添花。” 乔锁宝和其他热爱象棋的棋友积极促成,成立了满洲里棋社。平时大家在棋社切磋棋艺,棋友对象棋研究积极性更高了。有了平台,经常会有企业和个人赞助举办象棋杯赛或冠名赛。从赛前的组织,赛中的安排到赛后的奖励及总结,乔锁宝认真负责,就像他的一位朋友说的一样,乔老师组织比赛很有秩序,从不出差错。后来棋社没有了固定活动场地。冬天,棋友切磋棋艺只能现找场地;夏天,就在阴凉地儿布阵开战。他希望有一个固定的场地,环境好一些,棋友们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去下棋,还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棋手加入到研究象棋的队伍。 闲暇的时候,乔锁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研究象棋中度过。上世纪70年代末,自《棋艺》杂志创刊他就开始订阅,从未间断,至今每次收到杂志都如获至宝。他家书房里摞起来的杂志有两三米高,各类象棋的书籍摆满房间角落。除了象棋外,乔锁宝还定时和朋友打乒乓球,有时也参加桌球赛,并能熟练运用电脑。 了解乔锁宝的人都说他有一颗年轻的心,尤其下起象棋来就像个孩子。确实,他八十岁了,走起路来一点也看不出是耄耋之人。在采访过程中,他讲起话来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听他说,上星期用了三天时间看了一本60万宁的书,让我心生敬意。特别是在谈到象棋文化时,他更足来了精神。 在棋局中感悟人生 乔锁宝引用被公认目前中国象棋第一人许银川的话说:“半壁河山半攻守,半争成败半悟道。”他从“道”的高度上理解象棋和人生,感受宇宙无限深远,在有限的时间珍惜短暂生命。 他说,象棋和人类发展紧密相联,形成了它博大精深的文化。“象棋”一词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290年历史。象棋一词,包含了六博棋、六塞棋、象戏、现代象棋。现代中国象棋定型实践已有910年历史。棋子棋盘固定不变的实用时间可谓悠久漫长,创制如此完美,长盛不衰实属奇迹。其中六博棋、六塞棋的产生发展到变革是受《易经》的影响,无论从棋盘、棋子到有关规定,都和《易经》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这是由于象棋文化的底蕴深厚,《易经》文化的高深博大,包容万象所致。 乔锁宝说,当今中国象棋理论与实践正在高水平发展中,但谁也未找到全盘对局必胜之路,有人主张取消和棋,但棋界泰斗不同意。他认为和棋是象棋魅力所在,反映了阴阳和谐统一的辩证崽想。好的和棋反复无穷走下去,不冲撞棋规,以无限循环形式永存,就像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时双赢,有时两败俱伤。 在谈到象棋事业的发展时,乔锁宝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象棋竞技和象棋文化是象棋的两个轮,象棋竞技是其中之一,在两千年象棋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象棋开、中、残局的丰富深奥变化、竞技性强的特性,历来是探索象棋未知世界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事。而另一轮即象棋文化,几乎被束之高阁,问津者甚少
。只有研究象棋文化,不断发掘它的深刻内涵,才能称得上是喜欢象棋。 棋之道,人之路,人棋合一乃“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乔锁宝说,象棋滋润了心灵,从中感悟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