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最新6篇)

时间:2011-02-03 08:13: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

在进行《10的加减法》教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个简单而重要的数学概念,学生们在加减法的运算中建立了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技能。

首先,通过教授《10的加减法》,我发现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更加注重数字之间的关系。他们能够快速理解10和其他数字之间的差值和和值,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加减运算。例如,当计算8+2时,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为8到10还差2,因此答案是10。这种直观的计算方式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其次,通过进行《10的加减法》教学,我还发现学生们在思维逻辑方面得到了锻炼。他们需要不断地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对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反思《1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只有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会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10的加减法》教学的反思,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也对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有效的优化和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快乐。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二

在进行《10的加减法》教学时,我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和挑战。他们在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进行加减运算时,常常出现混淆和错误。因此,我需要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找到问题所在,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10的加减法》概念时存在着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把握10和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进行计算时出现错误。例如,当计算6+4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6减去4等于2,而实际上应该是6加上4等于10。这种混淆和错误的现象需要我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加减运算时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和策略。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依靠记忆和试错来进行计算,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我需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分解数字、近似计算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通过反思《10的加减法》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10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

通过对《10的加减法》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不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挑战,也对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就感,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三

  我在《|0的加减法》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尝试,以猜为动,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我发现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适时地利用,就可取得意外之处。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四

  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和课程要求设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看图能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并能让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想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10的对数游戏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复习了10的分与合。

  在课堂上学生在看第一幅图时很快就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9+1=10,1+9=10,在老师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结果时,有的学生答是看图数出来,有的回答是通过10可以分成9和1,有的回答9再加1个是10。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想。其实他们的想法都是对的,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来想。在课堂上由于自己抓住教材的要求对答出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表扬了利用了10的分与合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想法都进行了优化,引导他们从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这样的做法学生看来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学生经过老师的多次强调后都能说出用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的和与差。教学内容也按老师的设计层次和要求完成的很好。

  后来自己在对想法多样化和方法进行优化这两种做法上我自己都十分困惑。如果从学生的认知的规律来看,我觉得应该从学生自己的想法来想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思维会更积极,会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引导优化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但是如果由学生的自己的想法来解答,对学习没有图的加减法算式时就会形成困难。在新人教版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是知识的系统联系,对与想法的多样性没有充分的体现,究竟是适合学生的最好还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完成教学内容才好呢?这给教学者带来困惑,因为如果按学生的想法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的!老师按要求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和优化是不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五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学生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学生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学生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学生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学生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六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