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在进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概念和相关公式,比如底面积为πr2、侧面积为2πrh、总表面积为2πr(r+h)。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计算圆柱容器的表面积,或者通过制作圆柱形的手工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多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圆柱的概念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公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对于《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能够让学生在我的教导下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全面的素质提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练习、小组活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在讲解环节,我注重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容易混淆底面积和侧面积的概念,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一点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方法。另外,我也会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和目标。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
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