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通用3篇】

时间:2012-09-07 02:12: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计算器通常被用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尤其是在复杂的运算时。然而,过度依赖计算器也可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反思和调整。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而不是盲目地依赖计算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地限制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范围,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手工计算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计算器使用的时机。在一些基础的计算环节,比如加减乘除等,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来提高效率。但在涉及到思维训练和推理能力的问题时,应该鼓励学生放下计算器,通过手工计算来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他们对计算器的依赖。比如设计一些需要分析和推理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手工计算的重要性和乐趣,从而主动选择放下计算器进行计算。

总的来说,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过度依赖计算器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反思和调整,适时地限制计算器的使用范围,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二

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又可能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并进行一些反思和调整。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能力水平来决定计算器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在初学阶段,适当地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计算技能;而在深入学习和思维训练阶段,应该适时地限制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手工计算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通过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计算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手工计算和计算器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和策略。

总的来说,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度依赖计算器可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计算器,并进行一些反思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三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于鸿雁 的工作室用计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考。

  一、第一次试教

  1.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认识计算器。

  (2)用计算器计算并体验其优点。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意图

  (1)认识计算器

  本教学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不同的场景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常见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2)用计算器计算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的.优点。然后,“试一试”安排了9道试题及“想想做做”1、2两题。这当中虽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目的计算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全课总结

  主要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用计算器算有什么优点和作用?有哪些收获?并提问:计算器还有哪些应用?

  4.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间大约多余5分钟,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于课堂过于放手,缺少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基于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新鲜感。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个内容,安排在课的最后教学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会不深。

  二、第二次试教

  1.第二次试教前的思考

  (1)接下来第二次试教,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比笔算要优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于第一次试教后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次试教,我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种类、理想中的计算器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教育。

  2.改进的措施

  (1)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计算器的功能及优点”“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计算器的种类” “我心目中的计算器”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内容。课上,按学生准备好的内容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由小组长筛选汇总,在全班汇报。

  (2)第一次试教前,我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计算器,并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于缺少了我的引导和指导,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次试教时,我注重了问题引导。比如: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键盘上又有哪些常用的键?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看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效的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第一次试教时我是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的,试教后,感觉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对用计算器计算走入了误区。因此,第二次试教时,在完成例题的教学后,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辩证看待计算器。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最先算出结果。

  41600÷128,716×98,458688×23×0,

300÷3, 25×77×4, 816÷68×27 ,学生完成后,我再评议小结,在对比中,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计算器。

  (4)前面学生学习“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时,学习热情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把“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这一内容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习热情再次高涨,教学设计必须要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因此,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规律,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疲劳。

  再次试教,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进行了补充或调整,整节课显得充实、有序、灵动,富有情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文化,真正体验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和价值,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达成。

  【教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把教学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上,而教学“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内容时轻描淡写,这是导致第一次试教时间多余的一个原因,也是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事实上,就“认识计算器”这个内容而言,其教学内涵很丰富,如果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不到位,对计算器没有产生亲切感,接下来怎么能使用好计算器?只能把计算器当做一种“纯工具”来使用,学生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根本没有体验。

  第二次试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计算器的功能、种类、应用以及开发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积极的情感——计算器是人们的好帮手,有义务和责任去认识它、使用它、开发它。再伴随着有效问题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次试教后,听课的老师都说教学效果很好。

教研活动用计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