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优质6篇)

时间:2017-04-09 08:44: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理解较困难,需要耐心指导和多次讲解。千米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在数学学科中总是感到困惑,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针对千米这样的学生,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反思,并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意识到千米在数学学科上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因此,我决定在课堂上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复习和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千米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我还利用课后辅导时间和个别辅导,对千米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帮助他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我发现千米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因为缺乏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千米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思路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千米正确理解题目,并培养他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还鼓励千米多做题,多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还鼓励千米多参加数学竞赛和课外活动,激发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通过参加竞赛和活动,千米不仅可以锻炼解题能力,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进步和提高。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和尝试,千米在数学学科上的困难将会逐渐克服,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理解较困难,需要耐心指导和多次讲解。千米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在数学学科中总是感到困惑,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针对千米这样的学生,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反思,并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意识到千米在数学学科上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因此,我与千米进行了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了解千米的学习情况,我发现他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总是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我鼓励千米多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独立解题的能力。

其次,我发现千米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因为粗心和马虎导致的。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千米的细心和耐心,通过细致讲解和反复强调解题要点,引导千米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避免粗心和马虎导致的错误。我还鼓励千米多进行错题集的整理和复习,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质量。

最后,我还鼓励千米多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引导千米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培养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和尝试,千米在数学学科上的困难将会逐渐克服,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三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氛围较好,但是到课堂最后,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太好,应该引起教师注意。

  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在复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后,给学生展示了高速路路标、汽车仪表盘等生活较常见的千米使用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节课准备还是不够充分,例如,马拉松比赛全程用千米做单位,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马拉松全程到底是多长;还有,学生了解了汽车、磁悬浮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时速之后,学生更加好奇的是子弹、火箭、宇宙飞船、飞机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有方程式赛车、高铁的时速。然而,我课前并没有充分发现我班学生的40个男孩子的兴趣点。

  我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马拉松全程42、195千米,子弹:每秒2千米;火箭:每秒4、5---7、9千米;宇宙飞船:每小时28440千米;飞机:每小时850—900千米;方程式赛车:每小时400千米;高铁:每小时350千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十分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长度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 ),学校跑道一圈长400( ),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 ),回顾知识,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接着,我通过三处设疑:“为什么用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1千米有多长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更好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不足:1千米到底有多长,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以后应增设这样环节,从学生最熟悉事物出发,这样能够更容易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

  1、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

  距离的感知:

  ①感受并目测100米,建立10个100米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②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③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即是1千米。

  通过与学生身边事物去感受1千米,如一起走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一起跑200米(5圈这样的跑道才是1千米),并通过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时间的感知:

  如果走100米需要1分钟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时间?

  不足:由于只让学生感受200米,课后应该让学生走一走,真正感受1千米的长度与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

  2、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

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在制作时,通过百度地图,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附近的路线示意图,因为那些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线路,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嘉荣商场直线距离大约是1000米。

  不足:

如果能路线图制造成录像,学生会清楚地看到1千米的直线距离。

  对于这类概念建立课型,自己更努力:

  1、课前感受要有规划,够充分。课前,我带着学生来到操场,首先告诉学生从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几步,看看需要几分钟,记下你走的情况。然后要求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5圈(一圈200米),让学生记下走完后的感觉。活动要做到有条理,学生才更好地联系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

  2、整个过程,应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五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换算算理。

  教学总结:

  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习惯!

  2、教师教学方面

  (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考题。老师应灵活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六

  千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想在“千米的认识”课上,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正如有的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免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