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的思想(精彩3篇)

时间:2015-01-01 04:3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孔子教学的思想 篇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提倡“仁”、“礼”、“义”、“忠”、“孝”五德,这些都是他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培养。

孔子的教学方法十分灵活多样,他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孔子看来,教育是一种亲和力量的传递,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孔子还提倡“教学相长”,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此外,孔子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他认为“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根本要求。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增强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修养,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也对当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教学的思想 篇二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孔子主张“教书育人”,认为教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倡以德育为先,以德治学,以德行事。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他主张“仁爱”、“孝道”,强调人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际关系。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于社会的人。

此外,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主张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强调了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应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代教育理念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孔子教学的思想 篇三

孔子教学的思想

在1988年元月,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宣言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说明以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更应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时刻准备着把这些精华渗透进语文教学中,那么,孔子的思想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弘扬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人处世讲究一个“正”字

  孔子认为:“人之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

  2、做人要重视一个“仁” 字

  “仁”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范畴,那么,究竟什么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孔子每次对“仁”的解释都不一样,更准确地说,孔子每次都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解释“仁”。就事论事,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孔子教学的特点,他从来不抽象地讨论问题,对“仁”的解释也是这样,始终紧紧地围绕着人们的日常表现,灵活机动,随事点拨,针对性非常强。但是它也有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那就是“爱”。《论语》里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个答案十分朴素,但它却是孔子对“仁”的最高概括。做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尽管十分朴素,其中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意义。孟子对孔子说的爱做了全面、精辟的概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十个字透露了孔子讲爱的三层含义,那就是,第一层:“亲亲”,对亲人的爱;第二层:“仁民”,对大众的爱;第三层:“爱物”,对万物的爱。

  3、个人修养要追求一个“全”字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孔子思想精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感染源和模仿对象,所以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要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到不在学生面前说消极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不迟到,不说脏话,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集体活动遵守秩序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们不要忽视细节,如果学生听到我们说的一套,做的又不一样,那么爱憎分明的他们就会从心底里排斥我们,从而,不听从我们的教诲。因此,我们要把《师德规范》当作检测仪,以学生为镜,不断的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拥有良好的师德。

  2、以孔子经典语录中的话语引导学生

  如孔子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说的是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说的是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是说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当然,孔子经典语录举不胜举,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经典语句来引导学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汲取其中的`教育方法的精华,为我所用

  孔子的教育方法最著名的是“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灌输,而是在了解学生的习性和个性心理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纲领

。教育如同栽培桃李的人,本来夏天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可教育不当就会被荆棘所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们,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在这里,他实际上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除了孔子思想中的道德文化以外,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如“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司马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仁人志士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就自我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作者:王于)

孔子教学的思想(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