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经典3篇】

时间:2015-09-06 02:1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篇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有一种艺术感,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首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最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精彩呈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希望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篇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的学问。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PPT、视频、动画等,来生动展示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数学实验、数学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需要教师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学问。希望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篇三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

,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总结艺术,否则就只能算是虎头蛇尾的教学败笔了,至少不能算是一节十分成功的教学课。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如此等等,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 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 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 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申办20xx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