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要以儿童的生活现实为背景,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从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出发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两人可以比什么?” 让学生猜测可能要研究的数学问题,给孩子创造猜测的机会,再引出老师和学生比高矮,学生们从观察中判断出两人身高的高矮。同时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所要学的内容,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轻与重》是一节贴近生活、非常有意思的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两手提重物的`平衡等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利用简易“天平”,亲身的体验,小组的合作,学会用简单的推理方法得出多个物体比较轻重的方法。使他们能把课堂所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但是在我教的一个班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下面这个方面不太好。我说:小朋友谁能举些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轻与重,比如谁比较重,谁轻。结果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生1:我知道电视机重,桌子轻。生2:我知道西瓜重,苹果轻,等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语言的规范是很重要的,但是课的一开始我自己在语言叙述上就很不规范,这样学生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规范了,这节课的语言训练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后,在下一个班教学中,我首先示范给学生:谁和谁比时,谁比谁重,谁比谁轻。然后让学生学老师的样子举例说。我再根据学生在举例过程中的发言,给学生具体指导,让他们把话说完整、讲规范。这样学生的语言就比较规范了。
比较《轻与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看一看、翘一翘、拎一拎、称一称”等比较轻重的环节,通过演示让学生在一次次地矛盾冲突中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让学生学着说“( )比( )轻,( )比( )重”。通过独立说、同桌说、集体说的形式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加强了语言的连贯性训练,从学生直观凭借,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