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2014-05-05 08:26: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 篇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做好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其次,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

再次,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重视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 篇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全面小康的目标正在逐渐实现。在这一进程中,教育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重要使命。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

首先,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再次,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最后,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要注重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产业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教育与产业的对接,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综上所述,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 篇三

在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乡村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社会中立足。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全面小康的建设中,教育公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消除城乡、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他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奔向全面小康的教育设计需要关注乡村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公平等问题,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2000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远景目标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1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2制约农民朋友“全面奔小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2)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当作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磨刀石。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四)板书设计

  一、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二、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的状况: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五)课堂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

  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八、教学反思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备好课,目前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反思自己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

  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媒体教学,利用flash歌曲引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简单重复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

、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

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答题

技巧、答题方法。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紧扣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动态。当然也存在不足,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有缺字现象,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师说》教学设计

2.《院子》教学设计

3.《秋思》教学设计

4.《山行》教学设计

5.《示儿》教学设计

6.《青花》教学设计

7.《太阳》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格式

9.《Christmas》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设计(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