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最新6篇】

时间:2017-05-01 01:4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一

在论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理解其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论语教学经验:

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授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或者讨论一些与学生亲身经历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一成不变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另外,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要注重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与论语相关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论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论语的智慧,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人才。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二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教授论语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在论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经验总结: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论语中的每一个观点和道理,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其中的智慧。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弘扬。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论语中的道德理念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另外,要注重情感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倡“仁爱”、“孝道”等道德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讲解案例、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善良和爱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情商。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教学、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论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论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教育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三

今天执教了一堂大组公开课,我讲的是《渔父》,应该说这一课是轻车熟路了,对内容和知识点,以及小组竞学的教学方法都是驾轻就熟,讲起来很轻松,课堂也是轻松愉快,学生反应也很好。但是课后回顾了一下课堂上的表现,感觉很失败。

1、时间把握不好,低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真程度,没有预料到大部分学生预习的这么好,给学生留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过长,以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完成。

2、高估了个别学生的听话程度,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讲的太粗,语言也不清不楚,导致没注意到所讲的错误,其他学生也没有听清,糊里糊涂,这样很不好。我也没能及时纠正。

3、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说的太随意,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注意到,课后经由孙老师指导,我才发现,我说的话太绝对。如“是”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都是作为代词实用的。当然,我以前是给学生讲过的:是,一般作为代词使用,我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课堂上表达没注意。

应该说,这种失败也是由于我的一贯散漫的作风造成的。我从心理上认为这篇课文很熟悉,所以在备课时也大意了,没有把该说的话完全想好,所以说的较为随意。

对于这一课我自己很不满意。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四

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章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五

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

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读《论语》,做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爱反省、善学习;不骄傲、不自满;懂礼貌、又孝顺,拥有美好品德和更多学识的真正优秀的人。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篇六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 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

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论语教学经验总结范文【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