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
活动名称:社区环境改善行动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区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内容:
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社区进行环境调查和分析,了解社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2.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环境改善计划,包括清理垃圾、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3. 学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共同实施环境改善计划。
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5. 活动结束后,学生总结经验,撰写活动报告,并与社区居民分享他们的成果和感悟。
活动时间:为期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活动评估:
1. 学生根据活动目标和计划,制定评估指标,对活动进行评估。
2. 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3. 学生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活动预期效果:
1.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4. 提升社区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活动名称:创意设计大赛
活动目的:通过创意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活动内容:
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活动,可以是产品设计、广告设计、艺术设计等。
2. 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为设计活动提供参考。
3.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设计创意,并制定设计方案。
4. 学生进行设计制作,包括手工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作方式。
5. 学生展示设计作品,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审和点评。
6. 活动结束后,学生总结经验,撰写活动报告,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创意和心得。
活动时间:为期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活动评估:
1. 学生根据活动目标和计划,制定评估指标,对活动进行评估。
2. 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3. 学生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活动预期效果:
1.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
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积极的激励
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又是我们泰州人,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呢?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我班绘画操作能力,设计并实施了美术系列活动:京剧脸谱。
二、活动目的
1、 了解什么是脸谱,以及脸谱的一些知识。
2、 学会怎样画脸谱。
3、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活动计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
3、了解脸谱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制作脸谱,并把活动拍照留念。
5、做海报与小册子
6、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活动时间:
这一学期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的准备(2课时)
一、提出问题(学生课前已布置的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1、 什么是脸谱
2、 脸谱的特点
3、 脸谱的作用
4、 脸谱的造型
(1) 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
(2) 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
(3)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4) 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5) 象形脸,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
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
(6)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5、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红色脸:象征忠义、有血性。代表人物 关羽
黑色脸: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代表人物 张飞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代表人物 曹操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代表人物 马武
紫色脸:表现稳重、富有正义感。代表人物 徐延昭
金色脸:表现威武庄严。代表人物 如来佛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
一、 教师讲解:
1、怎样画脸谱(以孙悟空的脸谱示范)
①先画出一个脸的形状
②然后在这个“脸”形里勾出对称的双眼、双耳、鼻、嘴,造型要有夸张、变形。
③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人物性格涂上颜色。
④整体调整一下颜色的均衡度
二、分发脸谱图片资料给学生
三、学生作业
临摹脸谱图片资料中的一张脸谱,
蛋壳京剧脸谱
材料 : 蛋壳 彩笔
石头京剧脸谱
材料:石头 水粉画颜料 毛笔 调色盘
四、作业展评:以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
第三阶段交流成果,活动反思阶段
做小册子或海报:
1、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海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2、一张张脸谱的图片,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写活动感受:
3、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通过活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策划或设计,实施,反思及评价的全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了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要到位,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保持或增强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五
设计思路与目标
世界上各类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校园中浪费水、电、学习用品、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知道,节约是美德,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要求:
(1)明确活动主题及活动内容:为校园节能献计
(2)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进行分组,确立组长。
活动过程:
(1)师:节约是美德,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各类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校园中浪费水、电、学习用品、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2)说说在我们校园你曾经都看到哪些浪费现象?
(3)揭示主题:为此,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共同讨论“为校园节能献计”。
(4)学生讨论,成立课题小组,各组制作调查表格:
组别
活动内容
组长
第一小组
调查校园内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王小雨
第二小组
调查校园内浪费电的现象
何志城
第三小组
调查校园内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
苏安琪
第四小组
调查校园内浪费粮食的现象
张宏瑞
(5)制定活动计划
时间
活动内容
11/6~11/12
各小组调查浪费现象
11/13~11/26
确立研究对策
11/27~11/12/1
进行节能行动
(6)讨论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及活动准备。(教师提出活动注意资料积累及安全教育)
第二课时
活动要求:
(1)汇报交流调查到的校园内浪费现象。
(2)根据浪费的现象,寻找原因,共同制定相应对策。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发现的校园内的浪费现象。
(2)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讨论。
(3)汇总出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
(4)根据浪费现象,寻找浪费的原因。
(5)根据调查发现的浪费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6)做好资料的整理。
第三课时
活动要求:
(1)实施研究出的对策。
(2)再次调查浪费现象是否减少或消灭。
活动过程:
(1)把自己的研究的对策及时落实到行动中去。
(2)再次调查浪费现象是否减少或消灭。
(3)做好资料的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mei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过程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习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习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习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