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经典6篇)

时间:2018-02-09 06:2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一

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社区义工活动

导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社区义工活动。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区、培养服务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并为社区做出贡献。

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进学生对社区的了解和参与度。

活动内容:

1. 社区调研:学生分组前往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制定社区服务计划。

2. 社区清洁: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清洁活动,清理垃圾、修剪花草树木等,提升社区环境质量。

3. 社区义卖:学生组织义卖活动,募集善款用于改善社区条件,例如购买公共设施、资助贫困学生等。

4. 社区关爱:学生组织探访活动,拜访社区中的老人、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

5. 社区宣传:学生设计宣传活动,通过海报、演讲等形式宣传社区环保、文明礼仪等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活动流程:

1. 策划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活动计划。

2. 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按照计划进行社区清洁、义卖、关爱和宣传等活动。

3. 总结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活动的成果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活动评估:

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估。

2.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估。

3. 社区评估:社区居民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活动成果:

1.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能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4. 社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结语:

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社区也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环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二

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校园环保行动

导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校园环保行动。通过开展校园环保行动,学生将能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并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增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和参与度。

活动内容:

1. 垃圾分类:学生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

2. 节约用水:学生组织节约用水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举办节水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对节约用水的意识。

3. 绿化校园:学生组织植树活动,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减少塑料污染:学生组织减少塑料污染活动,宣传使用环保袋、拒绝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措施。

5. 环保创意作品展:学生设计环保创意作品,并组织展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升环保意识。

活动流程:

1. 策划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学习和创意设计,制定活动计划。

2. 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按照计划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化校园、减少塑料污染和环保创意作品展等活动。

3. 总结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活动的成果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活动评估:

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估。

2.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3. 学校评估:学校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活动成果:

1. 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3.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环保问题。

4. 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校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结语:

通过开展校园环保行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学校的环境也能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一、 关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1、 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二) 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三)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二、 关于指导教师的评价

  (一) 评价内容

  1、参与态度。是否主动热情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经常为学生作具体指导,与其他教师协作。

  2、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3、继续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能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有关知识,掌握有关科研方法,提升指导水平。

  4、指导效果。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指导的小组有相当的成果展示。

  (二)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小组评价。

  2、察看案头工作:是否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指导工作记录。

  3、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届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评比,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并从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为指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让活动既突出意义,又安全愉快。

  二、综合实践时间、地点、人员

  时间:

  地点:

  人员:全校师生

  三、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

  组长:李xx

  副组长:李xx

  组员:张xx、陈xx及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后勤保障组:何xx

  医疗保障组:周xx

  四、领导及应急小组职责

  1、组长:制订本次活动的各种方案,领导活动顺利进行,指导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后果较严重事故在第一时间内立即上报区教育局。

  2、副组长:分管各年级的具体事务,包括随时了解年级段学生出勤情况和所在位置,掌握学生的动态。

  3、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遇突发事件时的现场指挥、处理、救护及善后安抚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乘车安排和一切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车辆进出校园的安排及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巡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安全隐患,负责重点位置安全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出发前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3、按规定的路线排队出发,回校,途中带队教师与学生不离不弃,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途中安全,如水塘、湖边、山路等,到达目的地和回校后及时点名,确保学生外出安全。

  4、租用的车辆必须要有正规的营运执照客车。

  5、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6、到达目的地后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

  7、教育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特别是山水及偏僻的地方。

  8、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结伴而行,不要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出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9、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班主任及带班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10、带好教师通讯录及学生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联系。

  11、如遇突发事件不慌张,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坚持原则: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的原则。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立即上报领导小组。

  六、具体应急方案

  1、建立安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各班的安全由班主任负责)。如有带队老师不能处理的意外事故应马上向领导小组汇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止血、稳定学生情绪、联系车辆和医院等。

  2、如有学生负轻伤如受伤、磨破等,以红药水、紫药水、创口贴、红花油等或涂或贴。

  3、如发生重大事故:由带队老师第一时间组织报警,迅速拨打“120”和“110”,及时和学校领导小组沟通,做好有关上报事宜;以最快的时间进行抢救医治,医疗保障组进行现场保护、临时救援,后勤保障组和当场其他老师组织疏散学生,,控制混乱场面(阻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现象的发生;班主任老师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稳定家长的情绪;所有老师要镇定协助做好事后处理工作,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五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实践中来,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评价对象:

1-6年级的全体学生

  评价内容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我市这一课程实施的情况可以下列四个方面进行:

  (1)信息技术教育;

  (2) 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的学校可单独考查其学习成绩。大主题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和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主题教育活动。

  评价方法:

  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业评定可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单独组织考查,也可结合在“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一起进行。

  2、1—2年级主要考察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参与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态度与热情,由任课的老师评定。

  3、3-6年级都要以学校所组织开展的大主题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参与的态度、热情”、“活动中的表现及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合作及团队精神”四个方面进行评定。评定由自评、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进行。

  4、五、六年级的学生除进行上述第2条所要求的学业成绩评定外,还须进行“作品介绍”或“一分钟演讲”的现场考查。“作品介绍”是指本学期参加的任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可以是小制作、模型作品,也可以是考察报告、主题方案等;“一分钟演讲”是指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与体会。现场评定成绩(教师也可邀请学生代表组成现场评议团打分)。平时的学习状况考核占总成绩的70%,现场评价占总成绩的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六

  一、背景提出

  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姐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被长期娇惯的孩子,他们很少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感受和辛酸。为此,我特准备这样一个活动让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深入了解父母劳作的辛苦。

  二、活动时间:

  一周

  三、活动地点:

  学校家里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家 邻家

  四、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

  2)通过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去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共同探究、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

  3)通过这次活动后,能形成深深地感受父母、体谅父母的辛酸,能充分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4)能够通过向父母的学习,鼓励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

  2)了解父母对家庭、社会和自己所做的贡献

  3)从心底知道父母的辛苦

  4)能客观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和父母深刻的谈话能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2)通过和周围邻居、父母的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处事方面搜集资料时,可以培养深入思考、独立处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5)通过相互交流和展示,能够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活动条件:

  活动没有限制,适用于中小学的每一个学生。

  六、活动实施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个同学一组共同构思问题,

  单独完成提问部分,再集体讨论得出总结)

  1、准备阶段

  1)由老师事先联系一个本班学生家长较多的村

  2)设计好向父母提问的问题

  3)做多份问卷调查给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

  4)构思好几个关于父母劳作作时的问题给父母的朋友和同事作答

  2、活动阶段

  1)老师带领同学们去观察,近距离地观察父母劳作,体会父母劳作之辛苦

  2)晚上,父母回家后和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

  爱好和工作状况

  3)周末,就和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更进一

  步地了解父母的处事态度、原则和工作风范

  4)自己也写下对父母的感受和印象

  5)自己亲手做两张致谢贺卡给父母

  6)学会做一件简单地家务

  3、总结阶段

  归总讨论:回归到每组交流、讨论,互相介绍自己父母的

  工作、兴趣爱好和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关心

  七、活动意义:

  这次活动主要是加强父母和子女的交流,让当代新的一代能够深切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让他们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分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