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13-02-01 04:47: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一

评价目标:

1.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2.学生具备劳动习惯和态度;

3.学生能够合理规划和组织劳动任务;

4.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评价要素及标准:

1.技能掌握(30%):

a.精确操作劳动工具的能力;

b.熟练掌握相关劳动技能;

c.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和效率。

2.劳动态度和习惯(30%):

a.对劳动的态度积极,愿意主动参与劳动;

b.保持整洁的劳动环境;

c.遵守劳动纪律,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规划和组织任务(20%):

a.能够按照要求合理规划劳动过程;

b.能够清晰地分配劳动任务,并合理安排时间;

c.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4.合作与沟通(20%):

a.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b.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

c.能够倾听他人的建议,进行有效的沟通。

评价方法:

1.技能掌握:

a.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操作和技能运用;

b.通过评分表对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2.劳动态度和习惯:

a.观察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和态度;

b.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3.规划和组织任务:

a.观察学生在劳动任务前的规划和组织情况;

b.对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4.合作与沟通:

a.观察学生在小组劳动中的合作和沟通情况;

b.通过小组评价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评价结果:

根据学生在各个评价要素上的表现和得分,综合评价学生在劳动学科的能力和素养。评价结果将以文字形式反馈给学生,同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学科发展。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二

评价目标:

1.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2.学生具备劳动习惯和态度;

3.学生能够合理规划和组织劳动任务;

4.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评价要素及标准:

1.技能掌握(30%):

a.熟练掌握劳动操作步骤;

b.能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c.在劳动中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

2.劳动态度和习惯(30%):

a.对劳动持积极态度,愿意参与劳动;

b.遵守劳动纪律,保持劳动环境整洁;

c.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规划和组织任务(20%):

a.能够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

b.能够分配和安排劳动任务;

c.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4.合作与沟通(20%):

a.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b.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

c.能够有效沟通和反馈意见。

评价方法:

1.技能掌握:

a.观察学生在劳动中的操作和技能运用情况;

b.通过评分表对学生操作步骤和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2.劳动态度和习惯:

a.观察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和态度;

b.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3.规划和组织任务:

a.观察学生在劳动任务前的规划和组织情况;

b.对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4.合作与沟通:

a.观察学生在小组劳动中的合作和沟通情况;

b.通过小组评价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评价结果:

根据学生在各个评价要素上的表现和得分,综合评价学生在劳动学科的能力和素养。评价结果将以文字形式反馈给学生,同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学科发展。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三

为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xx〕26号)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

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

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要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校外劳动锻炼,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1.明确日常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基本要求。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个人内务整理、形象打理、卫生习惯养成、书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形成常规、保持常态。

2.加强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所有公共场地卫生、绿化带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卫生打扫和打理,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各学校要建好劳动实践教室或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与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区”,予以精心呵护。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联系或利用当地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职教实训基地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辅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布置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等。

4.明确家务劳动实践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引导孩子自觉参加劳动,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可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5.积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一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要结合实践落实每位同学岗位任务和责任,为同学和教师在某方面服好务;学校要探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的清洁卫生、值周值日、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具体落实。二是搭建平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我爱学校”成长劳动、“我爱公益”志愿劳动、“我爱自然”体验劳动等,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交警、教师、清洁工人、建筑师、医生等不同职业。三是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开展劳动小模范评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其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四是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础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当地实际,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整合中职学校农学、旅游、电子等专业师资力量,深入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汇报和劳动小模范评比活动;三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县级观摩、展示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劳动基地创建和县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评选活动;五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引领保障好劳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条件保障。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逐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建成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学校每期应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完善督导评价。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公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四

为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xx〕26号)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

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要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校外劳动锻炼,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1.明确日常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基本要求。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个人内务整理、形象打理、卫生习惯养成、书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形成常规、保持常态。

2.加强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所有公共场地卫生、绿化带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卫生打扫和打理,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各学校要建好劳动实践教室或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与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区”,予以精心呵护。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联系或利用当地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职教实训基地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辅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布置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等。

4.明确家务劳动实践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引导孩子自觉参加劳动,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可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5.积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一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要结合实践落实每位同学岗位任务和责任,为同学和教师在某方面服好务;学校要探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的清洁卫生、值周值日、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具体落实。二是搭建平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我爱学校”成长劳动、“我爱公益”志愿劳动、“我爱自然”体验劳动等,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交警、教师、清洁工人、建筑师、医生等不同职业。三是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开展劳动小模范评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其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四是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础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当地实际,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整合中职学校农学、旅游、电子等专业师资力量,深入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汇报和劳动小模范评比活动;三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县级观摩、展示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劳动基地创建和县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评选活动;五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引领保障好劳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条件保障。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逐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建成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学校每期应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完善督导评价。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公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xxx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 篇六

活动主题:

文明校园、由我们共建!

一、我们的目标:

1、创建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文明湖外的浓厚氛围,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环境

2、调动同学们的劳动热情,锻炼和提高同学们的体魄,培养同学们的爱校情感

3、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二、劳动内容

根据学校的劳动周安排,结合包干区的情况,本次劳动周内容的安排如下:

1、区域内文明督导:文明用餐、文明用语

2、区域内文明整治:宣传栏(牌)杂物清理、口香糖迹清除

3、区域内保洁:杂物(纸)入篓,重点是绿化地上烟头。文明有序:校园内生活区、教学区体育场的还留杂物。(各个班级的教师及包干区,详情包干区见分配表)

4、考勤督导:不定期的对当天同学上岗情况

三、劳动范围及参与对象

xxx职业学院(xxx校区)全院班级

四、劳动时间

五、相关人员职责要求

1、负责人必须监督同学们认真劳动,同时做到以身作则,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

2、参与同学必须认真负责,准时到岗,上岗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并严格按要求完成检查督导任务。

3、各小组负责人必须严格要求,确保本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

4、劳动者如有不明之处,应及时向该片区负责人咨询。

5、各小组应在对应的劳动时间段提前10分钟上班,并做好签到工作,否则记以迟到和旷课。

7、督导组成员负责各区域的考勤。

8、劳动周期间如有变动将提前通知并进行相应调整;如没有任何变动,则按计划进行。

六、劳动要求

(一)文明整洁

劳动具体要求:

1、积极引导同学们有秩序的排队用餐。

(二)文明保洁

劳动内容:校园内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

劳动具体要求:

1、清理教学区和生活区道路上及绿化带等公共场所的果皮纸屑,清理各楼层架空层、公用电话、食堂楼梯转台上的乱贴杂物。

2、按规定时间在规定区域来回巡视,清理垃圾(包括垃圾带、废纸、果皮、饮料瓶等各种杂物),并将其投入就近的垃圾桶。

3、参加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保质保量保洁到位,不得随意脱离岗位,不得自行分解,否则造成脱岗离岗或脏、乱、差的现象,要追究所在区域负责人的责任。

(三)考勤督导:

工作内容:不定期考察成员上岗情况

工作具体要求:

1、不定时考察各片区成员的上岗情况。

2、劝导无故离岗的成员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对于劝导无效者,给予警告

3、参加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完成工作任务。

4、无故离岗者视情况 将进行批评通告

七、具体内容

(一)区域划分

1、生活区:食堂、宿舍楼周围、

2、教学区:教学楼

3、室外体育区:操尝图书馆、形体房

4、坚持每天2扫

(二)检查人员安排

星期一:xxx

星期二:xxx

星期三:xxx

星期四:xxxx

星期五:xxxx

星期天:xxx

(如需要调整请提前联系所属的负责人)

(三)奖励制度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由学工处盖章奖状

(四)后备:

1、检查活动进行时、各小组督导干事负责拍照留念。

2、若此活动时间内天气恶劣或意外、则会通知所有人暂停劳动

3、天气炎热、注意防暑。

“卫生周”检查扣分标准

请各个小组人员按照评分细则进行评分,评分时,被检查的班级可向检查人员询问结果信息,以下为具体的评分细则:

1、纸屑、瓜子壳或烟头每发现一次扣2分,每天最高扣至10分

2、塑料袋或“树挂”发现一次扣3分

3、发现包干区内乱贴乱画而没有清理的扣5分

4、存在不干活现象或态度不良的扣10分

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方案范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