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案 篇一
儿童诗教案:培养儿童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引言:
儿童诗歌是培养儿童创造力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诗歌的形式,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一堂充满趣味和启发性的儿童诗教学活动。
一、目标与要求:
1. 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通过欣赏优秀儿童诗歌,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和朗读儿童诗歌,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通过诗歌创作的过程,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1. 欣赏儿童诗歌:
a. 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子乖乖》等,让孩子们一起朗读,并观察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b. 引导孩子们讨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2. 创作儿童诗歌:
a. 教师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如韵律、节奏等。
b. 引导孩子们自由创作儿童诗歌,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春天的颜色”、“我的宠物”等。
c. 每个孩子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朗读儿童诗歌:
a.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刚才创作的诗歌作品,并注重语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b. 孩子们可以分组进行诗歌的朗读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4. 总结与评价:
a. 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诗歌创作的要点和技巧。
b. 孩子们可以相互评价自己的创作和朗读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评价: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儿童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在创作和朗读儿童诗歌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趣。
儿童诗教案 篇二
儿童诗教案:用动画带入儿童诗歌的世界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儿童对于动画的喜爱无疑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激发儿童对诗歌的兴趣,我们可以将动画与儿童诗教学相结合。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一堂利用动画带入儿童诗歌的教学活动。
一、目标与要求:
1. 培养儿童对诗歌的兴趣:通过动画的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看和模仿动画中的诗歌朗读,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3. 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通过欣赏优秀儿童诗歌的动画,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欣赏儿童诗歌动画:
a. 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动画,如《小星星》、《小毛驴》等,让孩子们观看,并讨论动画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b. 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动画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 模仿动画中的诗歌朗读:
a. 教师播放动画中的诗歌朗读部分,让孩子们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b. 引导孩子们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3. 创作自己的诗歌动画:
a. 教师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如韵律、节奏等。
b. 引导孩子们创作自己的诗歌,并制作成简单的动画片段。
c. 每个孩子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诗歌动画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4. 总结与评价:
a. 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动画与儿童诗歌相结合的优势和技巧。
b. 孩子们可以相互评价自己的创作和朗读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评价: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观看儿童诗歌动画的过程中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在模仿和创作诗歌动画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趣。
儿童诗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交流感悟。
⑶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儿童诗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二、观看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四、教师创编诗歌,幼儿仿编诗歌——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五、延伸活动: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