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说课稿【推荐6篇】

时间:2011-04-02 02:3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蓝色的树叶》,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通过描述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这篇文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如“秋天”、“微风”、“萧瑟”等。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能力。

(2)通过朗读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3)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张树叶图片,引发学生对树叶的思考和感受。

2. 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读生字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的?”、“作者对树叶有什么样的赞美之情?”

3.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树叶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4. 总结归纳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文章,展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理解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能力。通过朗读和表达,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蓝色的树叶》,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通过对树叶颜色的描写和对树叶的赞美,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这篇文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如“秋天”、“微风”、“萧瑟”等。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能力。

(2)通过朗读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秋天树叶的画作,引发学生对树叶的思考和感受。

2. 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读生字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的?”、“作者对树叶有什么样的赞美之情?”

3.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树叶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感受。

4. 总结归纳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文章,展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理解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对树叶的赞美。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能力。通过朗读和表达,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三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习旧知,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习,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习,最后在我的“我们平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 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 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 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习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五

  一、 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突破

  对本课的拓展式学习,不必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评和说教上,而要结合具体实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助人为乐的英雄事迹或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用实际的生活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 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七)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 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 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3.课后交流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文最后一段“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后,根据学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篇六

  一、 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板书题目 一棵蓝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 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 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1、(出示第一次对话)抓住“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朗读“把绿色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我还没画完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用问句谈话,学生会说出: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吗?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 。”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