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评课稿 篇一
杠杆评课稿: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领域,评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评课,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而“杠杆评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评课方法,更是在教师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杠杆评课”是指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过程,引导自己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首先,杠杆评课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视角。在传统的评课中,教师往往只能看到自己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无法全面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而通过杠杆评课,教师可以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杠杆评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就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通过这种交流,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互相借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通过合作评课,教师们可以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杠杆评课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传统的评课往往给教师带来一种被动的评价感,容易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而通过杠杆评课,教师可以主动参与评课的过程,积极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增加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之,杠杆评课作为一种新的评课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杠杆评课,教师可以获得全新的教学视角,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杠杆评课,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杠杆评课稿 篇二
杠杆评课:打破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杠杆评课是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引导自己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杠杆评课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而通过杠杆评课,教师可以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杠杆评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杠杆评课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观摩和学习,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杠杆评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杠杆评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而通过杠杆评课,学生们可以通过观摩和学习他人的经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综上所述,杠杆评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杠杆评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杠杆评课稿 篇三
下面就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杠杆》课作如下点评:
一、教学设计
1、知识性
科学课的首要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除知识目标以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也都要以知识为载体达成的。就本节课而言,关于杠杆的五要素需要必须了解的。任老师结合生活中实际的杠杆例子,请学生从中抽象出杠杆的模型,在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对杠杆的五要素加以很好的落实。
2、技能性
本节课的重要技能是对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和杠杆五要素的识别,以及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板演,师生评价,生生互动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都有基本的掌握。
3、教育性
科学课虽不是思想教育课,但科学与情感(德育)的结合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引入我国古代劳力人民对杠杆的利用,提升爱国思想教育,以及埃及人民在建金字塔时对杠杆的利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
二、课堂组织
1、情景鲜明
本节课以用棍棒撬石块,开饮料瓶、订书机等贴进让学生身边的例子,同时让学生用笔和书本、文具盒模拟棍棒撬石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主线突出
课堂中所有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寻找杠杆的五要素这条主线展开。
3、活动多样
本节课堂活动包括了“学生模拟棍棒撬石头”、“读图思考”、“小组站起身讨论”、“现场打开饮料盖子”、“动上臂体验人体上的杠杆”、“学生板画力臂”等环节,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学习。
三、课堂评价
1、及时
课堂上,任老师几乎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评价,最后还有教师的评价,用及时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面广
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看出,一般学生的知识面是比较广的,相互之间的评价内容往往能挖掘出更有深层意义的内容。如“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寻找的的评价,学生几乎提到了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两个力在支占同侧是方向相反,不同侧时方向相同,这些都得益于教师组织学生对评价进行评价以及反思。
3、欠实
但在此节课中,特别是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中,任老师也往往为了追求“预定目标”,即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预定的答案时,在评价上就缺乏客观性和明确性,没有给学生一种明确性的答案。如关于阻力臂和动力臂的概念,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错,当然从答案的完整性来看没有第二名学生照着课本念好,但第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值得表扬。这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分析,而不是“不同意见”再让学生回答。
四、改进建议
1、本节课的难点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寻找,能及怎么突破学生的前概念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距离,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个概念,教师的设计上没有挖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很好的突破难点。
2、课堂上的科学用语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绕支点的转动方向相反”不能说成“动力和阻力的转动方向相反”,石头对撬棒的阻力是石头对棒的压力而不是石头的重力。
3、在时间的安排上,课堂前面部分太“紧”,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和机会太少,而课堂后半部分的时间又太多了,分配时间可以更合理一些。
杠杆评课稿 篇四
1、 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 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 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 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杠杆评课稿 篇五
5月27日,我们培训班一行人来到美丽的凤凰中学,三位老师在这里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杠杆》。下面是我对这三节课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一、整体感觉
潘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张老师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肖老师从生活中引入杠杆,语言逻辑性强,注重对现象和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这节课也很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掌控能力。
1、潘老师
(1)能将“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渗透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如请学生到前面用螺丝刀起钉在木板上的钉子等。
(2)在实验过程中潘老师能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在学生实验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东走走,西看看。
2、张老师
(1)引入通过钓机器人视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提出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进而引入杠杆这种最简单的机械,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开始上课时张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画点A到线段L的垂线,然后移动点A再画点A到线段L的垂线(L需要延长)。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为突破本节课画力臂这一难点铺垫。
3、肖老师
(1)实验器材和设计简单有效。在拔钉子实验中肖老师只给学生螺丝刀、小木块、订了图钉的木板,让学生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除了书本上有的那种方法以外,还引导学生想到向上撬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ppt使用灵活恰当。在请学生测量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后,对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请学生直接在ppt的表格中填写,不用再黑板上画,也不需要退出ppt,处理数据也非常流畅。
三、建议
本节的内容较多,三位老师后面杠杆平衡条件讲的或多或少有些匆忙,我个人认为如果剩的时间不多,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下节课讲也可以,因为3、5分钟根本完不成这部分教学,利用这几分钟再让学生画一些力臂,从而进一步突破画力臂这一难点。总之,这三堂课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杠杆评课稿 篇六
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杠杆的科学》一课。王老师以亲切温柔的语气,自然大方的教态带领学生探究杠杆的秘密,而我也以一位学习者的角度听王老师的课。对于一位教学经验尚不足的青年老师来说王老师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借鉴。
1、上课伊始老师先创设了开铁盒盖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水到渠成的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演示开铁盒盖的同时带领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阻力点、支点、用力点。从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和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了这一概念。兴趣是学习科学的动力,但是产生动力的源头是学习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探究。而探究并不是学生盲无目的的进行探究,是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带着任务和目的进行探究。这节课实验探究前老师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再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在此过程老师的语言简练,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紧然有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实验记录表设计得清晰明了,因此学生实验后汇报干脆利落。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结果发现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未知者探究过程可能盲无目的,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很重要的过程。
3、让知识回归现实。这节课中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后,老师通过呈现生活图片让学生辨认是否杠杆,并找出杠杆的三要素,同时呈现生活中的实物,如老虎钳、羊角锤、天平等带领学生认识变形杠杆。最后,学生探究出杠杆的秘密后,老师又联系实际,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杠杆的现象,从而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正是让知识能够学习致用吗?
科学课的最大不同就是还须实验探究,科学讲究的是严谨与真实。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我想一堂精彩的科学课背后不仅仅是备好课,在备好课的同时更离不开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作为科学探究的引导者,要引导好学生探究,就得自己先探究。教师在探究过程不仅要考虑实验的成功,而且要考虑可能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