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精彩3篇】

时间:2011-02-09 09:23: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探究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的数学魅力

引言: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作为数学中的基本性质,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运算技巧。

一、加法交换律的引入(导入环节)

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加法的交换律,如两个数的相加结果是否与求和的顺序无关。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两个数的相加结果是否与数的大小无关,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性质(讲授环节)

1. 介绍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2. 引导学生通过多组例子验证加法交换律的性质,如2+3=3+2=5、7+9=9+7=16等。

3. 通过图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即数轴上的加法运算不受顺序影响。

三、乘法交换律的引入(导入环节)

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乘法的交换律,如两个数的相乘结果是否与乘法的顺序无关。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两个数的相乘结果是否与数的大小无关,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四、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性质(讲授环节)

1. 介绍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2. 引导学生通过多组例子验证乘法交换律的性质,如2×3=3×2=6、7×9=9×7=63等。

3. 通过图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本质,即数轴上的乘法运算不受顺序影响。

五、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拓展环节)

1. 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哪些应用场景?

六、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环节)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如探究更高阶的交换律,如加法和乘法的结合运算等。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石,将在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数学世界中的交换律之美

引言: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作为数学中的基本性质,不仅仅是运算规则,更是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数学逻辑的展示。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美妙之处,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法交换律的引入(导入环节)

1. 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如“数码翻转”游戏,让学生体验数的交换对结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实际操作,感受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和数学美感。

二、加法交换律的探索(探究环节)

1. 分组讨论并呈现加法交换律的实例,如2+3=3+2、5+8=8+5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交换律的性质。

2. 引导学生从数的大小和数轴上的运算等角度,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和原因。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如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乘法交换律的引入(导入环节)

1. 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如“数矩阵”游戏,让学生体验乘法交换对结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实际操作,感受乘法交换律的规律和数学美感。

四、乘法交换律的探索(探究环节)

1. 分组讨论并呈现乘法交换律的实例,如2×3=3×2、5×8=8×5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乘法交换律的性质。

2. 引导学生从数的大小和数轴上的运算等角度,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本质和原因。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的应用,如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拓展环节)

1. 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哪些应用场景?

六、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环节)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如探究更高阶的交换律,如加法和乘法的结合运算等。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体验到了数学中的美与乐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魅力将会伴随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使他们在数学世界中更加自信和灵活应用。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 篇三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书中把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交换律,然后在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迁移过来。让孩子们大胆猜想,进而验证,得出乘法交换律。

  2、加法、乘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几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乘法交换律又是这数学大厦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有,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不要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习运算定律,而是重在渗透给他们去猜想、验证并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的方法。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验证,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3)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4)渗透给学生用“举例验证法”来验证规律存在的真实性数学学习方法。

  4、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

  5、教学难点:

  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乘法交换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展开猜想,并能进行举例验证。

  二、说设计意图

  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只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表达。知识点本身的学习并不应“浓墨重彩”去渲染,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该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够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定律。

  二是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大致应该经过以下几步: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到规律。

  三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分三部分教学。

  (一)复习引入,得出加法交换律。

  (二)知识迁移,得出乘法交换律。

  我以为,教学运算律主要让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只注意让学生举出实例进行验证,而忽视了能否找到反例的问题。对于不完全归纳法来说,举出的正例越多,则意味着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但若发现了一个反例,则可推翻结论。因此,我预设了“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无法找到反例,加深了对结论可靠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和体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交换律。

  四、类比拓展

  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

  猜想一:减法中,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猜想二: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猜想三:除法中,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用合适的方法试着验证。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稿【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